126(1 / 2)

黎潇潇看炉子的动作一顿,她刚才明明听到这人吆喝时,是大的两斤,小的只要一斤半,怎么到她问的时候就涨价了?

她是这么想的就这么说了。

细长眼理直气壮道:“你听错了,我刚才说的就是三斤和两斤,这么好的炉子,就卖两斤红薯面还不便宜啊?”

旁边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开口:“不对吧,我刚才也听到你说是两斤和一斤半,大伙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啊是啊,我也听到了。”

“没错就是两斤和一斤半,你这后生做买卖不行啊,这不是坐地起价吗?”

细长眼被说得恼羞成怒,抽下脖子挂的毛巾开始赶人:“走走走,你们围着又不卖,不要挡着我做生意!”

他转过来朝黎潇潇服软:“既然美女这么说,看在你那么漂亮的份上,我就卖你两斤和一斤半。”

黎潇潇默不作声地站起来,一斤红薯面对她来说不算啥,但这人把她当傻子骗的态度太叫人生气了,就算这炉子白送,自己也不要了。

她不打算和对方多费口舌,准备去其他地方转转,卖炉子的肯定不止他一家,别人那也会有嘛。

细长眼见这单生意要跑掉,就挽留她:“美女美女,我给你优惠,买三个大的,就送你一个小——”

这时候就是啥优惠也不好使了。

黎潇潇推着自行车,和默哥走回去,一路上看到卖啥的都有,还有人当场把自己坐着的板凳拿出来卖,看得她叹为观止。

这也行?

结果她一圈看下来,真没找到第二家卖炉子的,回去是不可能回去,这辈子都不可能回去,大不了她托人问问,再不济还有万能的巡逻营吗。

黎潇潇看了一圈,眼尖发现第二个卖炉子的摊位,过去看看摊主很热情,但手艺不咋样,这炉子挪动的时候都可以听到里面哐当哐当作响,非常不牢固的感觉,都不需要外力,它自己就能散架了。

她又不是个傻的,这样的炉子还要买,就为了争一口气。

黎潇潇只能遗憾放弃,她站起来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哼了声,扭头才发现是第一个卖炉子的细长眼,原来她跟着转弯的队伍走,绕了回来绕到刚才那地的后面来,她没看到细长眼,后者倒是看到了她。

“做人一窍不通很难受的。”

她怼了句,就准备沿着队伍继续找,实在没合适的炉子那就算了,回家继续移植蓝莓树,问巡逻营买炉子吧,他们各种精湛的武器都做得出来,一个炉子完全不是问题。

“黎潇潇!”

谁叫她啊,黎潇潇回头,就看到一个和她差不多的女人,五官隐隐有些熟悉,但她认不大上来,今天是怎么了,咋看谁都熟悉,“你是?”

那女人见她真的应了,就特别开心说:“我是郭静静啊,你小学的同桌!”

对方这样一说,她倒是认出人来,脸上涌现出惊喜,上下打量着郭静静:“真的是你,好久不见,你也住在万泉郊区这里?”

没想到还能遇到小学的同学,她心里挺激动,更多的是开心,那时候她就和郭静静关系最好,自己是从外地转学回来的,其他人已经当了两年的同学,形成小团体她融入不进去,就是静静带着她玩的。

郭静静凑过来,眼中闪烁着喜悦:“对,我家就在万泉郊区,你现在变得好漂亮,我差点没认出来,要不是看你低头的眉宇神态特别像,就试着喊一声,没想到还真是,咱们也有十年没见了吧。”

黎潇潇有点恍惚:“这么久了吗?”

郭静静提醒她:“当然这么久了,毕竟这场大灾就持续了十年啊。”

是啊,黎潇潇当然知道灾难持续了十年,只是这话从熟悉的人口中讲出,才格外有冲击力,令人感到原来那么久了,当初分别的时候,她和郭静静都是小孩,满脸稚气,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上学的时间太早,她们六点就要起来,想要多睡一会。

本来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持续下去,谁知道红月改变了一切。

她沉默下来,郭静静也跟着沉默了,以前有句古诗词叫做近乡情怯,黎潇潇感觉挺是和她的,自己此刻就是近人情怯。

她想到当初的同学和老师:“不知道苏老师怎么样了,我们被带往地下基地前,她刚好有小宝宝了。”

郭静静的语气高兴起来:“她生了个女孩,现在刚好十岁,虎头虎脑的,就住我家那块,我们前天才说到你呢。”

“真的吗?”黎潇潇也感到开心,这真是个好消息,对于过去的人她总是盼望着他们好的,“说我啥啊?”

郭静静直接道:“说你漂亮啊,当年是我们班里最好看的小姑娘,苏老师还和我感慨,希望自己女儿能有几分像你。”

黎潇潇也笑起来:“我就知道你是见我好看才和我搭话的,上课也盯着我的脸看,所以扫地的时候我才给你搬的凳子。”

郭静静叫嚷起来:“好啊,我就说你怎么这么好,还给我搬凳子,亏我一直觉得你有礼貌,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她们聊了些以前的事,两个人都非常高兴,不知不觉中走出队伍,黎潇潇才想起来:“对了,你水稻申请没有?”

郭静静眨眨眼:“坏了,我给忘了!”

黎潇潇无奈,这么重要的事情也能忘记。

郭静静一拍脑袋:“主要是遇到你太高兴了,本来我以为这辈子都没见面的机会了。”

这句话说得黎潇潇又感慨起来,可不是嘛,这场灾难冲散了不少人,别说是同学,即使是最亲的家人天各一方的也不少,能不能活着见面都是未知数。

“行了,你快去排队吧,我就住XX号潇默农场,有空来玩啊。”

郭静静听过潇默农场,但一时不确定那个很有名的农场真是老同学的,不管了,反正这个不重要,“算了算了,这么多人,我还是等人少点再来,也不差这点时候。”

“对了,我刚才看你在找炉子是不是想买?幸好你没买那细长眼的炉子,那家伙就住在我家那片,告诉你他做的炉子现在看着好,好像又结实又稳当,可用一段时间坏得很快,一下变成一堆废铁。”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想想细长眼的人品,会出这样的问题也不奇怪,她算是因祸得福了。

黎潇潇爽快承认,没啥不好承认的:“对,你知道哪里有好炉子卖?”

郭静静一拍大腿:“这可太清楚了,苏老师的丈夫就会做炉子,走,我带你去。”

没想到苏老师家就是卖炉子的,这倒是赶巧了,郭静静的家离营地有十五分钟的路程,且在营地北面,离她的农场就更远了,需要坐白骨公交回去、

付车钱的时候黎潇潇就帮郭静静付了,本来人家特意过来就是来申请水稻种子,现在正事没干完陪她回去买炉子,自己帮忙付个车费实属应当。

最后下车的地方是片老弄堂,这里的房子保存得很完好,损坏得不多,就是弄堂口的牌坊倒了一半,反而看着更有味道了。

老房子挨家挨户都有院子,有土的地方种满东西,没土的地方水泥砖被撬掉也要种东西,他们大多有大平阳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种菜。

“你们这个阳台好,阳光充足,种东西方便。”

黎潇潇说的是实话,加上他们这里是小镇,树林离得远,虫子鸟啊就少,不怎么祸祸作物,地里头的东西能长得不好吗?

“好啥啊,老鼠太多,种点啥都被啃了,我家那大蒜都不放过,最惨的还是辽三哥家,他弄来一群小鸽子,刚念到两声吃肉,小鸽子的头就叫老鼠啃了。”

黎潇潇那边老鼠有,但都夹着尾巴做鼠,她平时根本看不到,不知道老鼠的可怕:“就吃头啊?”

郭静静:“对,就爱啃脑袋,身体都不动,真X邪性,最后还是求助巡逻营,弄来五条菜花蛇在这住了一个星期,才算治住老鼠,否则我真怕它哪天连人都咬。”

黎潇潇没想到能在老同学嘴巴里听到菜花蛇,有种两个熟悉的事物联动感,命运还真是挺奇妙的,当初在她农场抓到的蛇,最后帮她同桌头上,十分奇妙。

他们来到一家黑白小楼前,这里的建筑都是民国时候的风格,有围墙,围墙上还镂空雕花,两扇漆黑的木门。

郭静静率先上去拍门。

黎潇潇理理头发,那么久没见到老师,她还是希望以最好的状态见人的,苏老师是她的班主任,第一届带的就是他们所以特别用心,他们也很喜欢苏老师。

结果出来开门的却不是苏老师,而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干巴巴的,不知道是苏老师的婆婆还是母亲,见到郭静静就很熟稔道,“静静,你苏老师出去啰。”

郭静静让开,露出黎潇潇大声说:“阿婆我不是来找苏老师的,是她来买炉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