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争锋太华正殿27(2 / 2)

高允都不愿意讲,其他人更加不会开口;由此,办学之事无限拖宕。每次公卿议事,有意无意,皆会有人提及,却无人赞同,也无人否定,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黄帝三一六三年丙午(公元466年),魏天安元年,宋泰始二年,八月,寻阳乱;己卯,刘子勋被诛,年十一。

被宋境认可的宋帝刘彧获胜,大肆封赏功臣。其中,申纂为兖州刺史,镇无盐;房法寿为绥边将军、魏郡太守;房崇吉为龙骧将军、并州刺史,领太原太守,戍升城;刘休宾为幽州刺史,镇梁邹;刘休宾的从父弟刘怀珍为宁朔将军、羽林监、屯骑校尉。

刘子勋卒,大战还在继续,各路诸侯纷纷请降建康。这个时候,刘彧徐州刺史薛安都以彭城,司州刺史常珍奇以悬瓠请降大魏。

此事比办学还大,也需百官殿议,以供皇帝抉择是否与宋开战。游明根以彭城太过重要,建议仅朝议悬瓠。

此次不同以往,冯太后与魏帝拓跋弘亲临太华正殿,听百官殿议;这也是冯太后临朝以来,第一次面见百官。

太华正殿,百官三呼太后千岁千千岁、皇上陛下万岁万万岁之后,君臣落座。主议慕容白曜宣讲悬瓠形势之后,高允竟然跣足离座,走到大殿中央,弯腰拱手,低头行礼,说道:

“太后,陛下,臣有话要说。”

拓跋弘:

“令公请讲!”

高允:

“太后,陛下,自永嘉之乱,微言绝而礼乐崩,群雄起而天下乱,百五十年矣。昔者,圣人建校、庠、序,三代之道,乡里有教,何也?教化、劝善、兴礼也。微臣思之再三,为教化故,当立学校。”

冯太后与魏帝拓跋弘正在奇怪,高允为何选这个时间点重提立学校之议,拓跋目辰同样跣足离座,拱手说道:

“太后,皇上,悬瓠急迫。愚以为,当暂缓立学之议。”

紧随其后,尉迟元跣足离座:

“太后,皇上,臣附议!”

李敷离座:

“太后,陛下,臣以为,立学校乃百年大计,急于悬瓠。悬瓠,一乡、一县、一郡耳;学校则不然,乃天下事也。”

高闾、高祐,以及中书监、中秘书诸臣:

“太后,陛下,臣附议!”

拓跋丕情绪激动,跣足奔跑到大殿中央,大声疾呼道:

“太后、皇上,请听臣一言,百官意志不可夺!学校,暂不可建!”

“附议!”

“附议”!

……

一时间,大殿一分为三,不表明态度者如独孤尼、源贺,安坐榻上,不动如山;否定、赞同建校者,纷纷起身,跣足站立大殿中央。如此情景,自魏帝拓跋弘、冯太后临朝听政以来,前所未有。堂下百官,不顾一切,自说自话,声音越来越大,乱糟糟一片。

冯太后神情渐渐肃穆,魏帝拓跋弘脑袋嗡嗡直响,针扎一般疼痛;几次想说话,却不知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可以说,内心一片空白,无从说起。

因为座位缘故,群臣站位并没有分成两片,却有分割趋势;只见群臣缓缓移动,离开异见声音大的地方,趋向见解相同之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