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太想进步”宋之问33(2 / 2)

有了趋炎附势的心理,容易产生拜高踩低的行为,被踩的一方,一时落于下风,但未必不会有再起的一天,这就容易给自己埋下地雷。

宋之问人生最大的“黑料”,发生于武则天去世后。

神龙政变,宰相张柬之拥立李显为君,称武则天的男宠张氏兄弟谋反,诛杀了张易之,张宗昌。曾经依附张氏兄弟的宋之问,就在被贬官的队伍了,他被外放到了泷州,这个地方在现在的GD省和广西省交界的地方,在唐代这里的开发程度不高,加上南北气候水土差异,这种外放还是让人非常难受的。

《旧唐书》中就记载,被外放不久,宋之问就偷偷逃回了洛阳,藏匿在洛阳张仲之家,张仲之密谋和当时的驸马都尉王同皎一起,谋杀武三思。宋之问就让自己侄子(原文是“兄子”)去给武三思告密,结果王同皎等人获罪被杀,宋之问因为告密有功,被启用为鸿胪主簿。

这种令人不齿卖友求荣的行为,被当时义士讥讽。

但是这则史料有几处前后矛盾之处,

矛盾之处一:

同样在《旧唐书》中,就有前后矛盾的记载。其中《酷吏传》中“姚绍之”的传记部分,同样记载了这件“卖友求荣”的事情,但是告密的主角是宋之逊,宋之逊是宋之问的弟弟,他知道张仲之等人密谋之事,让自己的儿子去做了告密的行动。这里没提到宋之问是否知情,甚至直接就没有出现宋之问这人。

矛盾之处二:《旧唐书》中记载是宋之问让“兄子”去告密,“兄子”应该是指哥哥的儿子,但是后面又说宋之问有两个弟弟,可见他是老大,他没有所谓哥哥的儿子。这里存疑一下,难道当时叫自己弟弟的儿子也叫“兄子”吗,是个笼统的称呼?这里我查阅的资料太少,目前还没办法解惑。

前面提到过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成书于开元年间,距离宋之问生活的时间很近,这里也记载的是宋之逊是告密主谋,总之这部分多种史料记录有相左的地方。

但是在告密事件之后,宋之问、宋之逊都获得了升迁,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不管宋之问是不是主谋,他毫无疑问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因此而得骂名,也没什么可冤的。

《朝也佥载》记载当时人们讥讽他们说:“宋之问等人绯红色的官服是王同皎的血染的。”

重回核心圈层的宋之问继续给皇帝一家人做应制诗,他先讨好太平公主,后来唐中宗李显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权势滔天,他又去讨好安乐公主。(太平公主是安乐的姑姑)

安乐公主,是李显和韦皇后所生的幼女,备受宠爱,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安乐公主下嫁武崇训,安乐公主生下孩子的时候,宋之问都有奉命做诗庆贺。

太平公主觉得宋之问太势利眼,内心很愤恨,于是揭发了宋之问在主持贡举的时候收受贿赂,宋之问再次被贬官。

这次宋之问被贬于越州,这次被贬谪,宋之问反而是兢兢业业做好一方地方官,治理越州颇有政绩,所写的游览越州的诗篇,也是在京城广为传颂。

中宗李显被安乐公主和韦皇后联手毒死,很快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发动玄武门兵变,杀了韦后,安乐等人。李旦登基后,清算韦武势力,把做越州长史的宋之问流放岭南。两年后,玄宗李隆基即位,下诏赐死了宋之问。

此时宋之问约57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