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三)李白:“看透却没看懂”的政治幼稚病56(1 / 1)

提到李白,很多人会说,佩服李白不慕权贵的气概等等。

这和说孟浩然“不想当官”“不慕名利”一样,对诗人本身有点误解。

在当时的世代,出仕做官,是光明正道,一个人不去想着走仕途,基本等于现在人们说这个人“没有事业心”,这可不是什么夸人的话。

李白从没有放弃过“出人头地”这个人生路线,而且他的目标也根本不是当当“五斗米”俸禄的小吏,他要佐天子,扶天下。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李白这种天才,虽然他自己并未提到过自己读书是不是过目不忘,但有“超强记忆力”是天才的基准线,李白这种天才诗人,理解力、记忆力超群是很自然的事情。

智力超群的人,会形成自己的人生逻辑或者说哲学,一旦形成,除非强烈的刺激或痛苦,基本上无法动摇。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天才,周围人没有人比他聪明,因此他的逻辑会很“顽固”。

李白在成长中形成的有关人生、家国的“世界观”是非常“顽固”且“自我”的,他看不上皓首穷经的酸儒生,热爱仗剑走天涯的侠气,渴望建立一番旷世奇功,然后留给君王一个潇洒的背景,得道仙去。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治理国家是需要多种条件和能力的,连一个小县都治理不了,如何治理大国。

李白从没有去接触过真正的吏治,却幻想着去做除了“御用文人”之外的工作,怎么可能?唐玄宗因为他“文名”蔚然,而召见他,也不过是让他写写新歌歌词,怎么可能真的托付事务给他呢?

李白这样的天才,或许在今天可以做做宣传工作,但是当时的大唐,综合实力碾压周边所有的国家,朝贡体系下,不需要更多的宣传,事实胜于雄辩,不用宣传什么,日本也要派遣唐使来学习,而有些遣唐使甚至不想离开,生活在大唐直到去世。

李白从唐玄宗身边离开,是无奈之选。虽然《旧唐书》上说得十分具有诗意,“赐金放还”但是从李白的诗歌中可以明显看到他的失落,明明是“被逐”,不得不离开,李白并不想走,但不能不走。

因为玄宗就想让李白“写写歌词”,但李白非要在歌词里面加点“隐喻”,写杨贵妃的诗句——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大唐的盛威不需要李白去宣传了,但是天子可以用他装点门面吧,结果李白就爱写杨贵妃是“赵飞燕”,飞燕又不是什么非常正面的人物,老是这么写,皇帝和他的宠妃心里都要有点小疙瘩,而且李白行为狂放,毫无眼色,他今天能得罪高力士,难免后天还去得罪谁,这么一个不定时的宣传炸弹放着,玄宗也不放心,贵妃更不放心,不如快些送走,让他去人间“快活”。

李白尤其喜欢访古,尤其是前代文豪的遗迹,在唐代往前展望,已经有近两千年的信史(从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算起),朝代兴替轮换,李白看在眼里,写在。

看得很“透”,却没看“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