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五)李白:“看透却没看懂”的政治幼稚病58(1 / 2)

安史之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高适因为平乱的功绩,成为一方节度使,而他平的乱,其中就有李白的参与。

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叛军突破了潼关天险,皇帝带着皇子、近臣仓皇西逃,出发不久,就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此时太子李亨和玄宗李隆基,也对是否南下入蜀产生了意见分歧。

分歧之下,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而李隆基继续入蜀。

北上的太子得到了朔方军的支持,登基为新皇。而此时刚刚入蜀的李隆基并不知晓此事,他下诏令太子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北方军队夺回长安,而令永王李璘为江陵大都督,统领江淮等地。

一个月后,身在蜀中的李隆基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太上皇。

靠政变夺下龙椅的李隆基,到头来被迫让出了龙椅。

但李隆基毕竟曾经是非常成功又成熟的政治家,也意识到了摇摇欲坠的大唐需要“体面”,他自己也需要“体面”,此时他不能和已经成为皇帝的儿子翻脸,因此下诏,承认了太子李亨皇帝地位的合法性。

但是已经南下到江陵(现在的荆州地区)的永王李璘,已经招募起一支军队,幕府中就有李白。

李隆基有想通过这支军队来牵制李亨吗?明面上的诏令是没有的,翻看史书,也只能看出永王自己的“野心”,此时局势微妙,人心隔肚皮,大唐又危如累卵,李隆基难道真的想看到永王去争夺皇帝位置吗?

人心无法猜测,只能通过事实来说话,肃宗李亨察觉到李璘可能不听自己话,他下令让李璘返回蜀中待命,李璘不听,继续率军东进打算到金陵去。

李璘东进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李璘是为了牵制安史叛军,而且要北上,完成北伐安禄山的计划。有的人认为,李璘不听李亨的调令,就是有二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