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下 “有才无德”谢灵运(1 / 2)

门阀政治为主要特征的东晋,在谢氏谢安、谢玄死后,对内无法压制起义,对外无法对抗北方威胁。血的事实证明,门阀控制下的朝堂治理能力不行,偶尔有亮点也会后继无人。

治理能力欠缺,自身腐化堕落,门阀政治弊端太多,而谢灵运却无法认识到这点,反而继续着门阀作风。“与民争地”事件发生,成为谢灵运最大的人生转折点。

而这种转折是必然发生的,是谢灵运一以贯之的门阀行为路径,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很多人把这种情况叫做“性格决定命运”。

谢灵运自以为自己有宰辅之能,结果文帝只和他讨论诗词歌赋,所以谢灵运摆烂不上班,还好文帝算是宽容大量,直接给他放假回老家。

回了老家的谢灵运,日以继夜游玩集会,再次被御史中丞参了一本,这次就被免官了。但谢灵运家有钱啊,家中数百门客,还非常看不起会稽太守孟顗。

当时会稽东城有个回踵湖,谢灵运请求决干湖水做成稻田,文帝让本地太守执行。这个湖离着城很近,里面出产很多水产品,百姓很依赖其中的物产,所以太守孟顗就坚决不肯执行。谢灵运得不到回踵湖,就又要始宁县的岯崲湖做水田,孟顗再次拒绝了。

谢灵运觉得孟顗并不是为了利于人民才这么做,只是因为决开湖水会损害湖中生命,因此用言论中伤孟顗,两人的仇怨就更加深了。

谢灵运在这件事情上的脑回路真是令人费解,想要公产做私田还理直气壮?门阀世家可能脑回路都这样吧。

孟顗就因为谢灵运蛮横恣意,惊扰百姓的事情上了一道奏疏说谢灵运要谋反,并且调用郡中军队防卫。

这就是谢灵运被告发谋反的开端。

这次“谋反”并不算属实,而谢灵运听闻太守的动作,立刻动身骑马回到都城,献上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疏,表明自己的冤情,而文帝知道他是被“诬告”的,也就没判他有罪,但是不想让他回老家,派他去做了临川内史,俸禄还加到了两千石。

总结一下这次“与民争地”事件,谢灵运想决湖为田,很明显就是想扩大自己的私产,而太守固执不肯答应,体现了谢氏大族对自己“大本营”会稽郡的掌控能力下降。起码在这件事情上,太守孟顗坚持底线,做得很对,至于是不是真正为了郡中百姓着想,很难去判断,而谢灵运骄横如此,可见门阀之害。

谢灵运赴任临川内史,行事作风依然如故,因此再次被相关部门弹劾。

司徒派郑望生去捉拿收押谢灵运,谢灵运反而扣下了郑望生,自己带着兵卒逃跑,这次他是真的想谋反了。

谢灵运被抓住之后,送到廷尉那里治罪。廷尉部门人员认为应该处斩,文帝怜惜他的文采,打算就免官罢了。有官员不认同,秉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种说法,把他流放到广州。

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了,一个叫宗齐受的军人看到几个社会不良青年聚集在一起嘀嘀咕咕,觉得肯定有事。抓起来一审不要紧,结果审出来大案子。这伙不良青年是一群强盗,被谢灵运买通,勾结着去劫狱。但是没成功,于是正准备沿路打劫。

把这个案情上报上去,这次谢灵运必死无疑了。文帝下诏在广州处死谢灵运。

谢灵运还在诗中自比屈原,不是被朝廷贬谪的人都是屈原啊,也可能是认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的谢灵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