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接风宴(1 / 2)

谢氏和谢家舅母把接风宴定在了三日之后,六月初十,定好日子后便是广发请帖,准备席宴的杯碗盘碟,茶叶,吃食和酒品,俩人忙的团团转。

姜南则悄悄的找到了舅母道:“舅母,你这次可是为大哥的事情而来。”

谢家舅母听着有些意外,但也不瞒着姜南,忙把自己的打算讲与姜南听。

姜南听后忙不跌的点头,还对谢家舅母道:“舅母,堵不如疏,那田家如此着急嫁女儿,不如我们帮田家一把,你看如何。”

谢家舅母听着眼前一亮,忙在心里盘算着合适的人选。

姜南笑着亲自给舅母沏了盏热茶。

而平川县有头有脸的人家,接到谢氏的请帖颇有些意外。

一是姜皓康和谢氏都出身名门,且为人低调,勤政爱民,谢氏虽为县令夫人,但在平川县贵妇人的聚会上则很少出现谢氏的身影,在家一心的相夫教子,从不理会平川县豪门之家的暗流涌动。

二是谢氏的大哥是顺安府的知府大人,平川县又在顺安府的治下,谢家舅母身为知州夫人,是平川县的这些人家平常相见都见不到,想巴结都巴结不到的人。

谢氏这次却一反常态的高调行事,怎能不让人意外,大家不约而同想到谢氏的长子姜恒今年已经十八岁,还未议亲,有女儿的人家难免不多想。

平川县接到请帖的人家立即便动了起来,做新衣,打首饰,平川县的街头,店铺人流涌动,比过节还要热闹几分。

而有些心思缜密之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与县衙隔了两条街的李太太,拿着谢氏的请柬已经反反复复看了一上午。

李太太的夫君在姜皓康手下任县丞,李太太与谢氏私下偶有交往,自然知道姜家是如何看重谢氏的几个孩子的。

所以当李太太的女儿表情羞涩,期期艾艾的问起姜府的宴会时,李太太当机立断,与女儿说起女儿的婚事来。

“你大舅家的表哥,你也见过,比你年长两岁,已考中了秀才,你外祖母心疼你,怕你嫁到别家受了委屈,想为你表哥求娶你。

我已经给你外祖母回了信,同意了此事,明日姜府的宴请你就不要参加了,安心在家绣嫁妆。

李家小姐听闻李太太所言,即没有反对自己的亲事,也没有开口求母亲明日带自己一同赴宴,表情落寞的站在母亲的面前,眼泪便流了出来。

李太太心疼女儿,把女儿搂在了怀里:“年少而慕少艾,本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些人注定是那天上皓月,任我们如何尽力,恐也不能与之同辉,你是娘的女儿,娘自然希望你能幸福。”

李小姐没有言语,在李太太怀中点了点头。第二日果然听母亲的话,留在家中,李太太独自一人去姜府赴宴。

姜府的下人更是天不亮便开始为今日的宴请做准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