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国姓爷与他的《醒世录》22(2 / 2)

回顾历史,当初宋朝不就是一朝靖康三冗至少去了其二,这才为那个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又延了几十年的国祚吗?

不管怎么说,在那一刻,国姓爷是一心一意想要救大明于危难之间的,不过在这为了隐蔽而远离海岸一路北上的过程中,他终究错过了很多。

他错过了李自成攻陷顺天府与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他也错过了吴三桂开关迎清军,甚至连宣告大顺基本灭亡的那一战都结束了他也才刚刚和清帝国留在渤海湾的水师交上手。

且说当时清帝国刚刚组建的水师怎么可能是国姓爷这百战之师的对手,那场海战郑氏水师如风卷残云一般结束了战斗。

就连清帝国大将多尔衮事后都说不应该和郑氏水师在海面上交战,其实这一战本就规模不大的水师全军覆没是小,但让明军打出了士气是大。

没过多久,就在清军主力和大顺残军交战正酣之时,五万海军陆战队外加上七万明帝国最后的精锐在顺天府地界登陆,十二万大军由北至南连战连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国姓公特别注重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当时华北的百姓都称他为当世岳忠武,其麾下郑家军是真正做到了对百姓秋毫不犯。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国姓爷的部队如滚雪球一般壮大,待到和明帝国南方的部队会师之时,竟是已经有了二十万人的规模。

可毕竟那是1644年,此时的封建保守势力已经相当强盛了,他们直接搬出了人心思安,国家需要休养生息这些说辞来拒绝国姓爷北伐的提案,要求与清帝国和谈。

不过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国姓爷还是毅然决然地进行了北伐,并且一路势如破竹,直至顺天府城下。

且说顺天府到底是座坚城啊,加之清军早已转为守势,这一路下来也挫了明军的锐气,同一时间国姓爷遭到了大顺降军的背叛,又收到了三藩妄图自立的情报。

结合以上情况,如此内忧外患,国姓爷最终同意了南方士大夫集团的请求,于顺天府城下,在这个曾经的首都前,不知道还能不能算是天子脚下的地方与敌寇签下了和约。

此后国姓爷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的壮如平定三藩,收服大顺,再下南洋,力推立宪,但这其中也有不知道多少次,一次又一次的妥协。

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向南方民心妥协,向不断流逝的岁月妥协。

期间明清两国肯定是少不了相互攻伐的,不过结果都是谁主动出兵谁就受挫于沙场,到国姓爷的晚年,两国南北分治的格局已然形成。

……

“先祖在仙去之前做了最后两件事儿,其一是在金陵城的长江畔留下了一块儿石碑,另一个则就是这《醒世录》。

此书基本上一问世便被定为了禁书,当时还是请了圣旨才得以在郑家内部传承下来。

现在的话在家族藏书阁内有一本,然后便是各个舰队的旗舰,据说在宫廷之中也有一本……”

听着郑鸿祥的言语,洛箫霞的好奇心也是被勾起来了,“所以这本书里写了些什么啊,怎么还只让权贵看了呢?”

对此,郑鸿祥一时不知该作何言语,朱鸿玲则是微微叹了一口气,并再次翻开了书页,“其中的类容自然同书名一样,是一些警示世人的言语,他是想提醒大明的统治者们要居安思危,并提早完成产业革新,不要被西方列国落下太远。

不过产业革新,从农业到工业,发展生产力就意味着新兴阶级的产生,就意味着旧有秩序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是统治阶层所不能容忍的,应当是看在国姓爷一身功勋的面子上才有的如此折中方案……”

朱鸿玲所说的这些道理洛箫霞都懂,不过后者还是歪了歪脑袋,“所以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是啊,这《醒世录》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居然能让当朝统治者这么忌惮?

其实也没什么,如果以行文风格来看的话,这本书大体上能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相对而言简略,像是在陈述什么历史一般,乃是说在另一个时空,他国姓爷没有选择转战南洋,而清军在入关之后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荡平了中原。

其间充满了对吴三桂这种没有民族气节之人的不耻,也大力赞美了“天下未反闯先反,天下皆降闯不降”的事迹。

老实说,就着已经够被拉出去玩九族消消乐了,但谁让这书的作者是国姓爷呢?

之后的类容便是清军平了三藩,又以水军收了台湾,到了康乾到也算个盛世,但却更像是回光返照,自从闭关锁国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万国来朝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鸦片战争,那次惨败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扇醒了部分国人,可直到甲午海战他们都没有发现,或者是发现了却没说,不敢说,他们并不是没有铁拳,而是这脊髓都已经朽了,又拿什么挺起脊梁呢?

这一部分他写了整整两百多年,一直从明末写到了民国建立,写到了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写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至于这书的第二部分,它更像是一本日记,这日记写得温柔,第一页写着对父母的感谢,此后便是儿立志报国,于是离了乡关。

后是五四罢学游行誓死力争,再是1931年听闻国门沾了血,毅然决然入了军伍。

之后这些少年,这些富二代和归国留学生们日复一日地训练,直到1937年8月的某一天。

那天他们如同训练了无数次的那样起飞,他们飞到了江阴,但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次他们航弹的目标将不再是标靶,而是实打实的敌舰。

由于那群少年们中很多人都是富家公子哥儿,于是有人便会怀疑,这样的人,真的能做到视死如归吗?

但事实是,这次起飞之后,他就再也没有降落了,最后是在和副座的袍子商议之后,两人驾驶的轰炸机拖着漆黑的浓烟,带着还没有投下的航弹,撞向了敌舰,试图用自己焦糊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

这日记的最后一页是对父母的亏欠,以及无尽的彷徨,正如这位国姓爷在最后写到的两个问题:“战争结束了吗?我们赢了吗?”

……

几天之后,不知道是在第几次通读这本书之后,朱鸿玲轻轻摩挲着这最后两行字,又不知道第几次用只有她自己才听得到的声音回答道:“战争结束了,我们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