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赐浴836(1 / 2)

   “御书亭到了。”冯神威停下了脚步,笑道:“带诸位先瞻仰太宗皇帝笔迹,请。”

   这是每年的流程了,几个紫袍们都很熟悉,当先上前。

   御书亭原名“便殿”,唐太宗率百官到汤泉宫时在此会见百官,商议国政,因此称便殿。李隆基初次重修华清宫时改建为御书亭,用于尊崇、展示唐太宗的《温泉铭》碑石,以示传承。

   这块石碑后来应该是毁了,原拓本也丢失了,后世流传的是莫高窟里的再拓本,收藏于巴黎图书馆。

   踏上莲花纹的方砖,薛白发现,此处的建筑风格还是朴实的,板瓦上甚至都没有花纹。

   他排在官员队伍的最后,看向了石碑。

   入眼,扑面而来感受到的是书法上的气势……帝王脾睨天下的气势。

   不羁,字字都是刀刻上去的,骨力丰沛,气象跌宕奇崛,透着雍容华贵、豪迈自信之感。

   这是原碑,唐太宗之行笔、飞白皆有王羲之的风采,出锋劲利,但笔画更加洒逸这是帝王书,而薛白如今只会楷书。

   奔放恣睢的书法,写的内容却非常谦逊。

   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

   这位太宗皇帝在解释,因积劳成疾,多年风湿,需要借骊山温汤来缓解。

   之所以要解释,因他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国家初定,他不希望臣工百姓以为他只顾享受,因此诚惶诚恐,心存敬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