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山中必有大墓(1 / 2)

张人才一行人服役的地点位于东南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东南山脉北段,与江南省接壤,距离他的老家建安城大约两百多里地,那是个名叫“龙村”的地方,他们团的驻地就设在那里。然而,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所谓“龙村”其实并无一户人家,只有他们团新建的孤零零的一片片营房。想来,这里或许在很久以前曾是个繁荣的村庄,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王兵,北方青年,身材魁梧,面庞棱角分明,眼神坚毅如鹰。身着军装,挺拔如松,步伐稳健,透出军人特有的刚毅与纪律。性格豪爽直率,行事雷厉风行,兼具北方人的热血与担当。虽身处军旅,不失幽默感,常以乐观精神感染战友,深得众人喜爱。对职责忠诚,对困难无惧,展现出新时代军人的昂扬风貌与铁血情怀。

车上一个名叫王兵的高个子北方青年,很快就与大胆打成了一片。这个北方青年,身材魁梧,面庞棱角分明,眼神坚毅如鹰。身着军装,挺拔如松,透出军人特有的刚毅,性格豪爽直率,行事雷厉风行,兼具北方人的热血与担当,他虽身处军旅,不失幽默感,话里话间都是乐观精神。

也不知为何,他一个北方人,怎么和张人才一起从建安城出发到龙村入伍,后来才知道原因,这是后话。

张人才从王兵口中得知,接兵处的工作人员介绍:

原来这看似荒芜的龙村,历史上曾是一个极为繁华的交通枢纽,一度是南北商贾往来、信息传递的重要驿站。

据传,龙村地处东南山脉北端,扼守着两省交界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便是连接东南与江南地区的交通要冲。早在唐宋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龙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海陆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各类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此汇聚、交易,一时间龙村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客栈酒肆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那时的龙村驿站设施完善,规模宏大,不仅设有供过往行人休憩住宿的驿馆,还配备了马厩、仓库等配套设施,以确保货物的存储与转运。朝廷在此设立了专门的驿站官员,负责接待过往官员、传递文书,并维护驿站秩序。此外,龙村驿站还设有邮亭,用于传递官府公文及民间信件,极大地促进了南北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然而,世事无常,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变迁,龙村的繁华景象并未能持久。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战火席卷江南,龙村驿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战乱导致商路受阻,驿站的功能大幅削弱,繁华的市集逐渐凋敝,昔日喧嚣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到了明朝,虽然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但由于海运的兴起以及陆路交通线路的调整,龙村的地理位置优势不再显著,驿站的功能逐渐被其他新兴交通枢纽取代。

到了近代,随着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传统的驿站系统逐渐被淘汰。龙村失去了其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商业活动日渐萎缩,人口外流,昔日繁华的驿站最终沦为一座荒村。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古道遗迹以及散落在山间的古墓,默默地诉说着龙村那段辉煌而又短暂的历史。

尽管龙村已不复当年繁华,但它在历史上曾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无疑为其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或许,这也是我们这批新兵被派遣至此,驻守这片曾经繁华之地的原因之一。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在这片曾经的驿站遗址上,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军旅篇章,为这片沉寂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闲聊着时间过得很快,火车到达终点了。

接着,他们这些新兵被安排上了接站的解放牌大卡车。张人才自小就怕闷,喜欢通风透气的环境,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坐在车尾。没想到,大胆和他有同样的喜好,也选择坐在了车尾。

此刻,张人才的心情如同起伏的波澜,难以平静。离家前,他满脑子都是对军旅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随着目的地的临近,他心中却五味杂陈,有种难以言表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随着距离目标地越来越近,愈发强烈。

相比之下,大胆的心态与我截然不同。这一路上,他简直乐开了花,一会儿指着路边的参天大树赞叹:“你看这树长得真高大,枝叶繁茂得像把绿伞。”一会儿又指着山涧中流淌的清澈溪水说:“这溪水肯定甘甜可口,里面肯定藏着不少肥美的鱼儿。”他的嘴巴一刻不停,对沿途的风景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