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太师之死(1 / 2)

老兵油子喝了一口水,压低声音,眉眼间闪烁着神秘的光,“其实,关于太师之死,民间还有一个版本,传得沸沸扬扬。”他顿了顿,环顾四周,确保大家注意力集中,才继续说:“据说啊,这位小皇帝并非皇后所出,而是某位贵妃的儿子。在那宫廷权斗之中,他原本并无登基的胜算,全靠太师运筹帷幄,助他稳坐龙椅。这太师,一时间权倾朝野,成了仅次于小皇帝的实权人物。”

“那贵妃成了太后之后,小皇帝尚且年幼,朝政大权自然落在太师手中。太师频繁出入宫闱,久而久之,竟与太后之间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小皇帝虽有所耳闻,却不愿相信自己的恩师与母亲有染。”

“有一年南巡南京,小皇帝住在行宫,太后和太师随行。小皇帝心存疑虑,于是趁夜命人在他们二人的房门前撒上一层糠灰,意图一探究竟。第二天清晨,小皇帝亲自查看,只见地上的脚印清晰指向太后,竟是她主动走向太师的房间。小皇帝心中如明镜一般,可面对亲母,他又如何能质问?”

太师次日晨起,一眼瞥见门前的糠灰,心知秘密已被察觉。他深知君心难测,为保全身家名节,便主动请辞归乡。小皇帝虽表面上九度挽留,但内心却巴不得太师远离朝堂,终是批准了他的辞呈。

“第二年盛夏,小皇帝品尝着江南进贡的蜜桔,忽念起远在东南的太师,心血来潮下旨召他回京,还特意附赠一篮蜜桔。太师正在东南游历,忽接圣旨,心中惶恐不安,揣摩起皇帝的用意。他暗想:这蜜桔乃江南特产,皇帝赐我蜜桔是何意?莫非是要我‘剥皮抽丝’,暗示要置我于死地?再联想到糠灰之事,恐惧如巨浪般席卷而来。为免牵连家人,太师毅然决然吞金自尽,魂断东南山脉。”

“京城闻此噩耗,小皇帝与太后均惊愕万分,难以置信。他们说:‘前些日子才传旨召他进京,人好好的,怎会短短几日就自杀?定是太师装病,不愿回京!’于是,又一道严旨下达:要么活着来见,要么带人头回奏!钦差领命,再次踏足东南,果见太师已然身亡,无奈之下,只得割下太师的头颅,带回京师复命。那炎炎夏日,人头无法保存,小皇帝心中愧疚,便命人打造了一颗纯金头颅替代,又怕这金头被盗,便设下七十二处假墓,真身葬于东南山脉深山中某处,至今无人知晓。”

车厢内,一个新兵蛋子对太师的风流往事并无太大兴趣,反倒对那颗传说中的金头颇为上心,不禁咋舌道:“哎哟,一颗纯金的大脑袋,那得多沉啊!要是真能弄到手,这辈子就妥妥的发大财了!”他一边说着,还一边做出双手捧金头、用力咬一口的动作,仿佛要以此验证其纯金质地。

大胆一听,也被勾起了兴趣,兴奋地接话:“可不是嘛!还有那么多皇家陪葬品,那得是多高级别的墓啊!真想亲眼见识见识!”众人闻言,皆面露向往之色。

张人才见状,轻声道:“据我所知,目前我国还未发现类似的金头陪葬品,一旦被发现,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此言一出,车厢内瞬间响起一片惊叹之声。

他见大家情绪高涨,赶忙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低声提醒道:“老班长,您继续讲呗,可别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众人闻言,立刻收敛起激动的心情,专注地等待老兵油子接下来的讲述。

老兵油子接过一个新兵递过的梨,狠狠咬了一大口,接着爽朗笑道:“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盗墓贼闻风而动,小皇帝为了防止这些人觊觎太师的陪葬品,特意命人建造了七十二座墓,其中仅有一座是真的,其余七十一座均为疑冢。出殡那天,从四个城门同时出殡,之后再各自分散掩埋。这样一来,谁也猜不透哪座才是真墓。”

张人才听着老兵油子的讲述,心中不禁疑惑起来。这番描述,怎么与我所知的曹操墓设置如此相似?曹操不仅是盗墓界的鼻祖,更是发丘派的祖师爷,他设立发丘中郎将一职,专门从事盗墓活动,从而开创了专业的盗墓行业。难道是老兵油子记错了?抑或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渊源?这个疑问如同巨石般压在我的心头,让张人才对这座神秘古墓愈发好奇。

《发丘乾坤宝典》中记载,曹祖师爷,也就是曹操,创建了“发丘军”,并设立发丘中郎将作为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相当于现今的师长,其下又设三位摸金校尉,相当于旅长。

他还特意打造了一对“发丘金印”,作为行动时的虎符使用。祖师爷认为,这些常年在地下与死人打交道的发丘军,需要特殊的“虎符”来统一调度。金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字,寓意吉祥,辟邪护身。祖师爷自己留一枚,另一枚则交予发丘中郎将。若有行动需要,只需派人持发丘金印即可调遣发丘军。如今,发丘中郎将的那枚金印已流传至我家,而祖师爷的那枚却不知所踪。历代发丘派祖师都留下遗训,要求后人以寻找这失落的金印为己任,因为它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发丘军在曹祖师爷的带领下,最著名的一次行动就是盗掘西汉梁孝王墓,收获了巨额宝藏,足以供养三军数年之久。然而,祖师爷在晚年却主张薄葬,可能是多年盗墓生涯让他担忧会有报应。除了力主薄葬,他还效仿自己生前的疑心病,采取了设置疑冢的措施。生前,他因多疑而错杀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同样不减。史书记载,出殡当日,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同时出殡,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哪具棺木中装有祖师爷的遗体,更无法确定哪个坟墓才是真正的陵寝。

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曹操下葬的传奇故事。据说,曹操临终时,几个亲生儿子都在外地,未能及时赶回,只有一位干儿子守在身边。他支开所有人,只留下干儿子,吩咐道:“你准备七十二口棺木,在漳河边挖七十二座坟,我死后,秘密将我放入其中一口棺材,运出城外埋葬。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是哪一口,葬于何处。”他还特别要求干儿子在出殡时身穿红袍,因为他认为年过花甲升天是喜事。同时,祖师爷还给大儿子曹丕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过去。出殡当天,七十二口棺木从四门齐出,人们看得目瞪口呆,根本无法分辨哪口棺木里装着曹操,更不知哪个坟是真坟。曹丕收到信后,火速赶回,看到干兄弟穿着红袍正在祭奠,二话不说便将其砍杀。原来,信中祖师爷指示,穿红袍祭奠者乃心怀叛逆之人,应立即除去。干儿子一死,曹操究竟埋在哪座坟里,便无人知晓,成为历史悬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