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迷阵42(2 / 2)

他们在采笋的同时,我心中不禁纳闷,究竟是谁在此种植了如此众多的竹子?

小黑似乎看出我的困惑,身为本地土生土长的乡里人,他娓娓道来其中的原委。

原来,几百年前,这片竹林名为“大竹山”,地势虽不高,但风水极佳。元末明初时期,大竹山的主人是一位地主。有一年遭遇灾荒,这位地主欲拿出自家存粮救济灾民,却又不愿因此留下美名。于是,他提出一个条件:谁在他的山上栽一棵竹子,他就给谁一斗稻谷。于是,山上的林木就这样一棵棵种了起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随山之高下曲直,皆有木矣。逾数年,木长茂,望之蔚然成林,既之森然成列。”

又过了几年,这些树木已然成材。那位地主晚年常常告诫子孙,大竹山上的树木不可随意砍伐出售,只有在建造庙宇、学校、船只、桥梁,或是为老人建房,以及救助贫困无房、无棺木的乡亲时,方可动用。乡亲们对他的善举赞不绝口,便给这片林子改名为“万竹林”。

张人才再次感慨古人智慧的无穷,为了赈灾竟能想出“种竹换粮”的妙招,对那位地主的德行表示敬仰。

众人边谈论边继续前行,时间过得挺快。

大约一个小时后,小黑突然停下脚步:“不对劲啊,哥几个,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采笋的地方。”

“不会吧?怎么可能?”我们面面相觑,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叹。

“确实如此,你们看,这几棵笋是我采的,我记得很清楚。”小黑指着几株他采过的春笋,语气笃定。

大傻也放下手中的蛇皮袋,走到他之前采笋的几处地方查看:“没错,我们真的回到了原地。”

大胆眉头紧皱,惊愕地看着张人才:“我们不会又遇到鬼打墙了吧?”

他的话语让张人才回想起当兵时与巨蟒搏斗,不慎掉入坑洞,遭遇水晶棺“鬼打墙”的往事。张人才向大伙简述了那段经历,尤其是万箭齐发的惊险,听得他们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唯有闷葫芦依旧面无表情。

面对大伙惊愕的神情,张人才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故作镇定地说:“别自己吓自己,事情往往就是被吓出来的。大白天的,哪来的鬼打墙?估计是遇到了什么障眼法。我们冷静下来,好好回想一下走过的路和路上的细节,一定能找到出路。”

他在脑海中反复回溯刚才的行进路径和沿途所有细节,试图通过蛛丝马迹找出我们的出路,然而却始终毫无头绪。

面对困局,众人一筹莫展。

张人才提议再次走一遍,让大伙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可能的线索。同时,张人才低声嘱咐大胆沿途在毛竹上刻下标记。

众人同意,他们重新踏上探索之路,这次走得格外仔细,希望能找到突破困境的线索。

然而,半小时后,我们再次回到了采笋之地,困局依旧。

遇到如此诡异的情形,张人才询问其他人,他们也未曾经历过。他所能倚仗的知识,除了在学校和部队学到的,就只剩下《发丘乾坤宝典》的内容。

此刻,他心中焦急,询问闷葫芦是否有破解之策,闷葫芦却无奈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既然如此,也只能继续靠张人才摸索了。

他坚信道路纵然曲折,但前途终归光明。

于是,攀上一棵高大的毛竹,站在枝干上俯瞰四周。

他看着这片竹林由众多高低不一的毛竹构成,其间穿插着其他树木,内部交错着前人开辟的小径,它们或左拐,或右转,或直行,或弯曲,还有无数分叉口和隐蔽处,宛如一张四通八达的蜘蛛网。看似近在咫尺的分叉,一旦走错,便会前功尽弃,方寸之地,变化万千,让人难以捉摸。

这片规模宏大的竹林布局显然是前人精心设计,旨在造福后人。然而,为何会设置如此复杂的迷宫来迷惑后人,原因不得而知。但其布局并非随意,而是暗合某种章法,结合周边环境,张人才推测这是古人有意为之,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在坚守此地,防止外人轻易进入。

他想起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创的“八阵图”,那是一种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阵图,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对抗东吴的战争中,诸葛亮曾用石头堆砌出八阵图,勇猛的陆逊不慎闯入,却无法脱身,几乎丧命于此,最终救了刘备的性命,才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仅仅依靠“八阵图”这样的军事迷宫,就能成就一番伟业,可见迷宫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他越发敬佩古人的高超智慧,同时也愈发困惑。

他转头催促小黑再仔细回想,是否遗漏了关于“万竹林”的重要细节。小黑表示他所知的就这么多。

这时,大傻似乎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