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改变从田间开始(1 / 2)

时间转眼到了来年开春。

炽烈的阳光洒满广袤的田野,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小王庄生产大队的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活着春耕。王福年,这个退伍军人出身的大队书记,站在田间地头,心中满是欣慰。

他深知,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遍野,如今虽不能说丰衣足食,但至少家家户户锅里有了米,肚子里有了食,这份实实在在的进步,让大伙儿心头暖洋洋的。

“福年书记,您看大伙儿这股子劲头,比那烈日还旺呢!”王老汉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乐呵呵地说。

王福年点点头,眼中的光芒比阳光还要明亮。他深知农民的质朴与善良,他们不求锦衣玉食,只求温饱安稳。

于是,他挥舞起手中的锄头,高声道:“小王庄大队的父老乡亲们,来,咱一起唱首《东方红》打打气!”

“东方红,太阳升……”浑厚的歌声从几百人的喉咙中喷涌而出,尽管嗓音各异,却汇聚成一股激昂的力量,直冲云霄。

歌声在广阔的田野间回荡,一里地开外都能感受到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这就是七十年代末的农村,人们在劳动中歌唱,歌唱中劳作,集体的力量让困苦变得甜蜜,互助的情谊让艰辛化为温暖。

小王庄不大,拢共也就三个大队,八百多口人,一百五十多户,四百多亩土地。王福年虽为大队书记,但他所在的这第一生产队可是全村的顶梁柱,四百多号人,二百五十多亩地,硬是让他带得风生水起。

半年前,他刚从农垦部队退伍转业回来,老支书和村民们就推举他当了书记。

他也不负众望,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大刀阔斧地改旱为水,那些原本贫瘠的旱地、林地在他的巧手之下变成了肥沃的稻田,玉米、豆子更是今年获得了大丰收,这些都是他在部队里学到的真本事。

看到这喜人变化,其他两个队也跟着效仿,小王庄大队从此告别了缺粮的日子,粮食产量蹭蹭上涨,甚至在全省农业大会战中一举夺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了全县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

村民们对王福年是打心眼里敬佩,私下里都议论他是大队的福星,这赞誉声甚至传到了邻村,乃至县城。

王福年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思绪飘远。

他可不是满足于现状的人,他有更远大的蓝图。

他梦想着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要有尊严、有希望、有幸福。

他要做的是带领大家走向那个愿景,那是他作为领路人的使命。

正当他沉浸在思考中,大队里的王二富颠颠地跑过来,喘着粗气说:“福年哥,那边来了俩人找你,其中一个女娃儿,长得那叫一个俊俏!”

王福年闻声回头,心中微微一动。

王福年在阳光刺眼的田间,抬起手遮住眼睛,视线越过翻滚的麦浪,定格在远处田埂上的一对身影。他一眼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胡歆琰,还有与她同行的一位男同志。

两人见王福年注意到他们,便挥手示意。

王福年心头一紧,暗自思忖:“这丫头,今天怎么来了这儿?”

他顾不得多想,丢下手中握着的锄头,犹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这一幕让正在劳作的第一生产队队员们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发问:“福年这是咋了?”其他人则目瞪口呆地看着书记瞬间化身为“田径健将”,飞速消失在视野中。

眨眼间,王福年已站到胡歆琰面前,喘着粗气脱口而出:“歆琰,你怎么来了?”

胡歆琰并未正面回答,反倒以一种略带挑衅的语气反问道:“我不能来吗?”

王福年被这突如其来的反问噎了一下,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忙解释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