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成为先进典型(1 / 2)

王福年处理完救济粮的分配事务,妥善安顿了大队里的各项工作,待一切妥帖时,已是日薄西山,夕阳斜挂天际,将最后一抹金黄洒在大队部的黑瓦屋顶上,那抹暖色不仅照亮了屋脊,更温暖了人们的心田。

一整天,胡歆琰如影随形地陪伴着王福年,亲身参与到这位基层大队书记的日常工作中,深入体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感到这一天异常充实且富有意义,正是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精神的生动实践。

夜幕降临,王福年诚挚邀请胡歆琰到家中共进晚餐,并承诺用餐过后用村里的拖拉机送她回县城。胡歆琰欣然接受,她渴望进一步探寻小王庄农民的生活面貌,这既符合此次采访任务的要求,亦因她已将王福年视为与众不同的男子,对于他的邀约,她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然而,王福年心中另有打算,他打算借这个机会为胡歆琰补过一个迟到的生日。几天前,突如其来的洪水打乱了原定的庆祝计划,如今灾情稍缓,他决定趁此良机略表心意,为胡歆琰精心筹备一场生日宴。

下午时分,他已提前遣厨艺出众的王佳瑶回娘家操持,特别嘱咐了三件事:

其一,为胡歆琰蒸制一个特大馒头,馒头上用麦穗装饰并写上“胡歆琰”、“生日快乐”字样;

其二,擀面条一碗,配以寓意长寿的荷包蛋;

其三,烹饪几道山野小菜,让胡歆琰品尝地道的山间风味。

王福年与胡歆琰携手走出大队部,踏上崎岖不平的石板路。路两旁仍可见洪水退去后残留的泥沙痕迹。行至一弯处,胡歆琰脚下一滑,险些失足,幸得王福年眼疾手快,及时抓住她的右手,才避免了跌倒。胡歆琰稳住身形,低头瞧见脚下湿滑的青苔,正是刚才差点让她与大地亲密接触的罪魁祸首。

她站稳后,察觉王福年仍紧握着自己的右手,那只坚实有力的大手传递过来的温度与安全感,犹如电流般触动她的心弦,脸颊瞬间泛起红晕。

王福年察觉到她的异样,立刻松开了手,关切问道:“没事吧?”

“没事。”胡歆琰因紧张而轻声回应,仅吐出二字。

“别担心,离家不远了,很快就到。”王福年安慰道,还不忘故作神秘地抛出一句,“今晚有惊喜哦。”

“惊喜?”胡歆琰满心疑惑,一天忙于抗洪救灾,哪来的惊喜可言?她的好奇心瞬间取代了之前的紧张情绪。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王福年笑而不语,卖了个关子。

两人转过几个弯,终于来到王福年的家。

门扉半掩,昏黄灯光从窗户透出,温馨而宁静,等待他们的,将是那个特别的“生日”夜晚。

步入庭院,胡歆琰目光所及之处,王福年的父母正忙碌着整理药材,她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卷起袖子,双手向前一伸,爽朗地说:“大娘,我来帮您。”

叶美金——王福年的母亲,见状连忙挪开晒药材的竹筐,婉言谢绝:“哎呀,姑娘,你是客人,快进屋歇息去,这点活儿我能行。”

叶美金扭头看向儿子,催促道:“福年,愣着干啥?快带客人进屋去啊。”

王福年心头一动,没想到眼前的城里姑娘胡歆琰竟如此朴实自然,毫无架子,就像村里的姑娘一样热忱地要加入劳作。他暗自感叹:“这胡歆琰真是落落大方,和咱劳动人民没半点隔阂。”思绪飘忽间,竟一时没回应母亲的呼唤。

叶美金再次提醒:“你这孩子,发什么呆呢?快让姑娘进屋去!”王福年这才回过神,对胡歆琰招呼道:“走吧,进屋去。”

他右手优雅地前伸,做出请的姿势。

胡歆琰对眼前的药材颇感兴趣,驻足询问:“这些都是药材吗?”王福年点点头:“对,我姐夫之前出了意外,家里又遭了灾,欠了不少乡亲的钱。我们想挖点山上的野丹参卖,好尽早还债。”

这时,王二富也闻声而来,他接过话茬:“没错,咱古井自古便是药都,山里野生药材多得很。或许可以发动乡亲们一起采挖,这也是一条生财之道嘛。”

王福年赞同道:“这个主意确实不错,我回头和乡亲们好好商量商量。”

几人边聊边步入屋内,只见室内一片漆黑,未见丝毫光亮,胡歆琰不禁有些忐忑。王福年见状,宽慰道:“别怕,跟我来。”

黑暗中,一支蜡烛摇曳生辉,缓缓靠近他们。

王福年接过蜡烛,将其举至胡歆琰眼前,郑重其事地说:“胡歆琰,生日快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