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达成君子协定32(1 / 2)

王福年、王二富随着钟浩穿过熙熙攘攘的牛湖郊区,朝着“张墩”小村进发。

一路上,王福年留意到沿途的农田,虽然已近年关,田地里依然透露出勤劳的气息,偶尔还能看见几只鸡鸭在田埂上悠闲地觅食,远处的炊烟升起,一幅典型的乡村年底画卷。

他心中暗自思量,若是小王庄也能有这般生机,那该多好。

抵达张广仁家,那栋崭新的红砖房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显眼,红砖黑瓦,透着一股子新气象。

王福年心中不由感叹:“这瓜子买卖真是能赚钱,看看这新房,咱们小王庄要是也能这样,那可真是翻身了。”

王二富在一旁搓了搓手,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显然也被这景象触动。

三人迈进院门,眼前的景象更是让王福年吃了一惊。

屋内屋外,人声鼎沸,大家或是站着交谈,或是坐着等候,还有些蹲在门槛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同的表情,有期待、有焦急,更多的是对张广仁家瓜子的认可和渴望。

王福年凑近一听,人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张广仁的瓜子可真抢手,我这都跑了三趟了,还没轮到我呢!”一位中年汉子抱怨着,但语气里却难掩对张广仁瓜子品质的肯定。

“那可不,他家的瓜子味道独特,吃了还想吃,前几天我进的货,不到三天就卖光了。”旁边一位大妈接口道,言语间满是自豪。

“听说今年张广仁还打算注册商标,以后这‘大傻瓜子’可就更值钱了,咱们得抓紧时间订货啊!”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兴奋地讨论着,似乎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商机。

王福年听着这些议论,心中暗自盘算。

他想,张广仁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瓜子本身的品质,更在于他敢于创新,敢于尝试。这不正是小王庄大队目前最需要的吗?想到这,他暗暗下定决心,回去一定要好好规划,带领小王庄的乡亲们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王福年转身对钟浩和王二富说:“你们看,这不只是瓜子那么简单,这是个机会,是咱们的机会。咱们回去好好合计合计,争取也能让咱们的乡亲们尝到这甜头。”

钟浩带他们继续往前走,跨过一个院子后,里面又是一座新盖的砖瓦房,进去后,张广仁和他的妻子王秀珍以及他们的儿子张永成都在忙着做瓜子,一阵阵瓜子香味飘来,使人微饿。

王福年看在眼里,这是“前家后厂”的商业模式,前面是家,后面是瓜子加工厂,客商来了,在前面休息,后面拿货,这样有利于隐蔽,只要前面大门一关,谁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张广仁看到钟浩来了,放下手中的活儿,说:“浩子,今天来进货吗?上次拿走的货卖的怎么样呢?”

钟浩说:“干爹,可好卖了,已经全部卖完,这是欠你的货款,您拿着。”

“这没事儿,有就给你干娘,没有就先缓缓,不急。孩他娘,钟浩来了。”

王秀珍也放下手中的活,走过来,接下钟浩递过去的钱,又给他们三人倒了杯茶,说些热情的接待话。

张广仁见钟浩身后跟着的王福年和王二富,对钟浩说:“浩子,这两位是?”

钟浩把王福年的想法和目的表明,张广仁和妻子王秀珍商量了下,对他们说:“现在我们挺忙的,你看大厅,等着要货的人都排着队,这样吧,你们晚上十点再来,怎么样?”

王福年想想也是,现在正是张广仁最忙的时候,等晚上夜深人寂的时候再来,一则有空,二则好谈。

他们便出了张广仁的家门,在附近转悠,直到晚上快十点了,才匆匆再次来到张广仁的家。

此时,下午那些焦急要货的人群已经不见踪迹,他们所在的大厅,已被一张八仙桌取代,桌上摆了六样小菜,若干碗碟筷,有酒有肉,看来张广仁是要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就是王福年三人。

不多时,张广仁从后院中出来,笑嘻嘻地说:“进门便是客,钟浩,招呼你的两位朋友就座。”

王秀珍和张永成也从后院出来,每人各端着一盘菜,放在桌上,坐了下来。

大家都陆续就座。

钟浩说:“这是牛湖人招待贵客的‘八大碗’,干爹干娘你们太客气啦。”

张广仁端起一杯酒,说:“你们远道而来,招待下是必须的,再说,我最近买卖也好,也有能力招待你们,你们就别客气,把这当做自己家,随意。”说着,让他们几个一起端起酒,干一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