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这不是打仗,这是减肥啊70(2 / 2)

一直干到天黑,又累又饿,这时他都有点后悔随军出征了,原来打仗这么累?这么麻烦。

这还没遇到蒙军呢,先干了这么多活。

等休息时,丁毅和周来坐一起,两人都啃着军中下发的干米饼。

这是麦粉加粗粟粉一起做的,现在元月冬天,硬的像石头,但胜在容易带,有明军马上能串一大串。

他们先烧开了水,然后放一点小米,弄成很稀的粥,接着把这干米饼泡进粥里,条件好的,有自带腌菜,没条件的就这么吃。

还有人自带肉干,那更不得了,算土豪了。

大冷天的晚上,丁毅和周来围坐在火堆旁,就着米粥吃干饼,他简直欲哭无泪,这不是打仗啊,这是减肥啊。

众人正吃着晚餐,边上有人窃窃私语,说到杨肇基。

杨肇基是空降的总兵,不是当地人,在这会还是比较少见。

明末榆林陕西这边,王家,姜家、萧家、张家,杜家、尤家几乎是轮流着做总兵的。

有名有姓的就太多了,这里不多做介绍,仅大明亡时,姜氏三兄弟中姜瓖本人是大同总兵,姜瓖之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姜瓖之弟姜瑄是山西阳和副总兵,一门三总兵。

杨肇基空降榆林,还是让很多人比较意外。

丁毅当然也不认识杨肇基,只听边上说杨肇基不但识字,还臂力过人,这在明朝将领中当然也不多见。

“你知道老杨多大了?”丁毅这时问周来。

周来先是一愣,很快反应过来,丁毅是问杨肇基的年龄。

他听到丁毅叫老杨,也是苦笑,低声道:“四十出头吧。”然后又道:“我也没见过,听别人说的。”

杨肇基因为少年白头,看起来显老,实际也就四十多岁。

吃完晚饭后,丁毅才想起来睡觉的事。

没有睡袋?丁毅看着明军们一个个随意的睡在马边上,简直目瞪口呆。

明军睡觉时在中间烧堆火,并让人轮流守夜,保证火不息灭。

丁毅他们十几人也围着一堆火,丁毅和周来都被分到轮起加柴,用火堆取暖。

这可是元月寒冬,又在外打仗,烧这么多火堆,不是太明显了?

“什么是睡袋?”周来奇怪的问。

“蒙古人你们知道吧?蒙军出征,都带着一种皮毛袋子,可以钻进去睡,既保暖又舒适。”恩,至少比睡地上舒适。

“没有,我们都这样。”周来摇头道。

营帐也没有就算了,连睡袋也没有?

丁毅突然感觉这恐怕不是真去打仗吧?

丁毅想的没错,杨肇基并不是真的要在野外和蒙军决战,他身为主将,得知蒙古大军来犯延绥,表面上是要做做样子的,带着大军到关外转一转。

然后就准备找机会回榆林城。

但杨肇基不是故意划水,他是想先示敌以弱,然后找机会和蒙军打一场。

按杨肇基的计划,他带着大军在塞外转一转,等遇到蒙军之后,先和蒙军前锋打一阵,然后故意战败,全军退往榆林城,蒙军到时一看明军这么菜,搞不好要去攻城,到时趁蒙军力竭之际,再全力痛击蒙军。

历史上杨肇基就是这么干的,蒙军先轻视明军,接着攻城,未果,被杨肇基夜袭大败。

要说杨肇基这会绝对算是天启年间的名将,历史中在袁崇焕被杀,祖大寿降清后,保卫北京之战时,他带着兵马在蓟镇永平一带伏击了皇太极,并获得大胜,是明军中少有野战中打败皇太极的人,要不是死的早,估计还能替大明打一打。

但这会丁毅来了,小小的一个蝴蝶,不轻易的改变了些许历史。

第二天,几乎被冻醒的丁毅终于被周来叫醒。

现场有人大骂昨晚谁最后没有添柴,差点让火堆灭了,冻死人的。

但大伙也顾不上这些,所有人整顿装备,然后简单吃点东西,立刻起身。

当天中午,陆续有军情传到王承恩部,明军夜不收发现蒙军哨骑,双方在红盐池附近还发生了冲突,夜不收们经过查看,估计蒙军前锋约两千骑。

杨肇基大喜,开始收兵后退,但退的比较慢,有意等蒙军追上来。

天黑之前,明军已经接近延儿井,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号角声,接着乌压压的一片蒙古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蒙军前锋两千骑先到。

(这书成绩太差,上不了推荐,只能切了,对不起各位追读的兄弟们,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