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6日47(1 / 2)

天目山之行的一部分人还在外面,今天到达阳澄湖,看着天气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老虎洗脸,周五我们亏好在西溪南中止,他们送我们上了高铁,结束了连头带尾的5天的出行。正好,老天安排的正好,小学生双休回来也有饭吃,否则爷爷要心疼坏了。

琼来上海看病已经一周,从肿瘤医院住宿到火车站的汉庭住宿,昨天搬到新昌路220号的一家酒店,今天搬到黄河路的170号颢骊酒店,准备等小学生回金山了,我和爱人晚上去看看她。继续复制2011年的年历的记忆。

澳洲之行(16)——留学生居住地(2011年7月16日写于澳洲)

有一天晚上,儿子抽空带我们去了他以前住的留学生聚集地,也就是儿子有钱以后从留学生居住地搬到现在这所小二楼的公寓房。三年前刚来的时候,留学生居住地是每周120澳币——150澳币,每个月的住宿费是500——600澳币。后来儿子俩口子打工很忙。在学习课目又多、打工又频繁的状况下,学习、打工的时间经常冲突,非常紧张,而且来去等公交车很费时(这里公交车很不发达,半小时一班,因为人人都有车)。在这样的状况下儿子、儿媳舍不得休息一天,双休或假日都是在打工,不到一年赚得第一笔钱就买了一辆二手日本三菱车,为去学校上课、去打工提供了很方便的交通工具。这样有了车,学习、打工就方便多了,打工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图片:在他们做穷学生的时候,经常去最便宜的面馆,经常去跳蚤市场买物品,他们都带我们去看过。儿子说,他们在第一年很是艰苦。

图片:留学生居住地的住宿费因为交通不便而租金便宜,所以离学校和打工的单位很远。在有了车子的状况下,他们的学习、打工安排的就更有序了,挣钱的机会更多了。他们很努力,在留学生居住地只住了一年多一点,就改善了自己的居住环境,搬到现在的小公寓,奢侈地花费每月1400澳元租金。在他们渐渐的摆脱了穷学生的面貌后,在留学生群里算是靠自己打工最富有的留学生了,大家都很羡慕他们俩会找工作会赚钱。

图片:后来才知道,其实大多数留学生是找不到工作的。我心里暗想,儿子是不是继承了爸爸的衣钵,肯吃苦、很有经济头脑,很会思考分析,很会抓住机会?后面的一年半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全部都是他们自己挣的了。

图片:来到他们身边才知道,他们又何止保证了他们自己的用费啊,他们还为自己“武装”了很多结婚用的“奢侈”品。如:对戒、LV、品牌婚服、品牌职业装、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还存了我们来澳洲玩的费用。我没有发言权,我只有无语······。

图片:以上四幅图片都是留学生居住地的集中区域,像这样一个个的小房子是当地不同国家的移民在这里投资建造的,然后专门的区域形成专门的居住群。这里安静,稍远,房子质量也好,适合留学生。这里一大片的区域住的都是各个国家的留学生,价格也便宜。每一个投资者,也就是每一房主将自己的房子隔成一小间一小间,分租给几个人、十几个人不等,房子大的隔成的小间就多,房子小的隔成的小间就少。卫生间、厨房、冰箱等电器都是在公共场所公用的。

图片:这是一个公共客厅,谁要来了同学什么的,就在这里聊天,因为自己的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床和桌的空间。

图片:这是一个公共壁橱,住多少人有多少隔层板,每个人一个隔断层,放自己的油盐酱醋、杂品、食品等。

图片:这是公共用的冰箱、微波炉、烤炉。三人共用一个冰箱。这套房有三个冰箱,住了8个留学生。

图片:这是儿子朋友用的冰箱,是三人共用的,里面货色还不少哦。也还比较干净、整洁。

图片:这是这套房子8个人共同的公共厨房,电饭煲、电壶都是用每个人自己的,包括炊具都是各人自己备用的。

图片:这是一个超大餐桌,大约有3米多长1米多宽,完全够这所房子的8个留学生用餐,据说每天有钟点工做卫生。

图片:这是隔成每一间小房间的空间,一个通道下去连着一个接一个房门。儿子以前就住在这间房,据说很小。

图片:儿子带我来到他原来住的房间的窗户边。他说,他在房间打开窗帘看到的就是院子的内景。

图片:儿子在这里住了一年多的地方,我还是很感兴趣。那天,我们来的晚,同学们都睡了,我们也没有打扰同学们。儿子还是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带我看了看他原来住的这个地方——留学生居住地。

自从儿子搬出这里后,他们俩几乎没有空回到这个他们原来的这个集体的家。一来是因为他们边学习边打工几乎没有时间玩;二来是他们挣钱的欲望较为强烈,上课后就是以挣钱为主;三来是在自己有了工作的圈子以后,对于清贫的留学生就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了。

儿子说,留学生大都用的是家里有钱,都是一帮坐等着家里寄钱来生活的寄生虫,何况打工的机会并不多,偶尔尝尝打工的苦滋味就退缩了。说着,儿子伸出手臂有一处鸡蛋大的伤疤,说那是在一家餐厅打工的烫伤,儿子在这家餐厅做了不到两个月,就又重新有机会寻找到新的工作,不断跳槽后,又打入了当地的旅游业,成为了当地旅游业小有名气的“Luke”(儿子英文名)。我很欣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