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拜师39(1 / 2)

转过头一大早,砂锅居的师傅就带着徒弟们上门了。

徒弟们挑着担子,担子里除了各式各样的砂锅,还有挑着的青砖,这是为了搭灶台准备的。

也不用什么砂浆和石灰,徒弟们在院里直接单用青砖就搭出了两个火灶,搭火灶也是个技术活,青砖需要来回交叉着搭。

最终搭好的火灶,从外面看,砖头都呈现着规规矩矩的三角形,一层层的,有一种整齐的美感。

砂锅居讲究“烧燎白煮”,还有个特点是猪肉没有肉皮,这是因为砂锅居的发际是因为前清的诸多王府。

前清的满族一直有萨满祭祀的习俗,尤其是宫廷和王府几乎天天都有,祭品就是白肉和饽饽,这吃不了的白肉就被王府的下人低价卖给了砂锅居;

而满族又有着“撩衣(去皮)”的习惯,所以砂锅居的白肉一直是没有肉皮的。

烧,指的是油炸、红烧一类;燎,指的是烘、烤一类;再就是白煮肉了,所以叫“烧、燎、白、煮”。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日伪之前,砂锅居就开半天,过了中午就摘了幌子不营业了,一个上午基本上就卖光了......结果小日本一占了北平,晚上也要吃,砂锅居就被逼着整天营业......

一些鲁菜是日伪的时候新增的:九转大肠、大蒜肚条、爆三样、溜肚块、芫爆肚丝、素烧茄子......

砂锅居的师傅到了之后,一把椅子、一个方桌、一壶茶、一支烟,就这么悠闲着指挥着徒弟们干活,基本上不伸手,等到客人们到了,才开始亲自上手。

上午十点,荣雅轩荣四爷,夏锡五带着女婿兼徒弟吴定寰,拎着“汪元昌茶庄”的茶叶和“庆明斋”的饽饽就上门了。

“常二哥!”

“常二爷!”

“夏大夫!劳驾您赏脸,快请入内!”

“这位是贵贤婿吧?仪表堂堂,果然是一表人才!”常老头将夏锡五大夫三人迎进81号院的中堂之后,第一时间介绍王淑琴:“这位是德明的母亲,阎王氏,淑琴。”

夏锡五不敢怠慢,立刻俯身拱手:“见过嫂子,您可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德明这孩子,我一见面就喜欢的紧,事先也没经您的同意就主动收徒了!”

王淑琴微微蹲礼,“夏老师,您对德明的看重,妇人淑琴感激不尽,您可是给了我儿一份大好的前程!”

“言重了,言重了!”

“夏师傅,您请上座,”王淑琴将夏锡五迎到背北面南的上座,将王德明喊过来:“德明,给你师傅敬茶,叩首!”

王德明规规矩矩的将一盏茶举过头顶,上前两步后,双膝下跪,“师傅,请用茶!”

“好,哈哈!”夏锡五捋了捋长长的胡须,双手接过茶盏,喝过一口之后,将茶盏放到一边,重之又重的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本手写的医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双手递给王德明。

“德明。”

“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也。”

“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所有的正骨手法都不出这八种基础手法的掌握与运用。”

“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斜断、碎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徒儿,可懂了?”

王德明依旧双跪在地,双手托举医书,高声回复:“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好,好,好佳徒!”夏锡五老怀甚慰,连说了三个好字,伸手虚扶,“快快起身吧!”

“是!”

常老头和荣四爷一同道喜:“锡五兄,恭喜得收佳徒啊!”

“同喜,同喜!哈哈。”

“锡五兄,请上座!”

“客气,客气!”

王淑琴适时蹲礼:“夏老师,粗茶薄酒,略表寸心,妇人先告退了。”

“多谢嫂夫人款待!”

随着男人们一共入座,王淑琴跟着家里的女眷们一起离开81号院,到82号院分开用餐。

“吴师傅,麻烦您安排上菜!”

“得嘞,爷,咱马上就安排!”

“上烧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