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断芜山中(三)(2 / 2)

余乐天走过去搀扶杨行酒,发现他确实很虚弱,慢慢将他扶在屋外的竹椅上坐下。

“献丑了。”

余乐天从竹林中折下一根细枝,回忆昨夜的招数,一一施展开来。

虽然有些紧张,但余乐天毕竟还不知道杨行酒到底是谁,便也没太大负担,一口气行云流水,连同后面六剑隐诀也全部展示。

不料,杨行酒看完后,坐在竹椅上哈哈哈大笑起来。

这么不给面子么,余乐天一时有些尴尬,不知该说什么。

“虽然是以竹枝代剑,但招招分明,打得漂亮,纵有些生疏也是正常的。”

“只不过,你这后面六剑可不像是扶摇剑法啊。”

还真是个高手,一眼就看出来了。余乐天恭谨说道:“前辈明鉴,这后六剑是我在翻阅剑谱时无意中发现的,看似与前面割裂,但我总感觉隐约有某种联系,既像衍生又似发展。”

杨行酒合掌一拍,说道:“你有这感觉就对了!知道这六招哪来的吗?”

余乐天摇摇头:“不知道。”

杨行酒神采罕见地光亮起来,说道:“我写的。”

你写的?老头儿你到底是谁?

余乐天难以置信,问道:“您莫非是扶摇院的首任院长?”

“我若是能活这么久岂不成精了?”杨行酒忽然觉得眼前这个愣头愣脑的年轻人还算有趣,说道:“不过,你猜得八九不离十,我是扶摇院前任院长,杨行酒。”

余乐天回忆曾在藏书阁中大略看过的扶摇院简史,这位杨行酒院长与余乐天的老师张童伯乃是师兄弟,在他手下的扶摇院一度进入鼎盛时期,奈何好景不长,随着他的神秘失踪离开扶摇院直接跌入谷底,张童伯虽接受了先帝的任命,继任院长之位,却并未挽大厦之将倾,从此一蹶不振。

再没有人听过哪里出现过杨行酒的身影,久而久之,人们便认为他已经仙逝了。

“原来,您一直待在断芜山隐居?”不对啊,若是这样,多年来怎么会没有人发现他?况且他现在这一副虚弱模样,显然是新近受的重伤。

“罢了,告诉你也无妨,你既是扶摇院弟子,看来老天爷对我还算够意思。”杨行酒脸上看不出神情,缓缓说道:

“你知道,我们天启国自千年前照陵太祖立国后,便统一南境。而雒季山脉北边,北界诸国混战不止,曾爆发十六国乱战,又是百年兼并过后,才形成了如今孟梁,余方,庆明,三国分治北界的局面。这三国之中唯有孟梁国与我国土地直接接壤。”

“那时候,嘉缜陛下治国有方,四海升平,崇尚和平之道,从不插手过问北界诸国之事。谁料那孟梁国狼子野心,竟对我国辽阔富庶之景起了觊觎之心,几次三番掠扰边境。”

“嘉缜陛下警告无果,遂向其宣战,以阳明将军任逢年为指挥使,自己御驾亲征,从香城出发,领十万精兵,与孟梁国开战。”

“正式开战前,我被陛下密诏进宫,他交给我一个绝密的任务,要我即可潜入孟梁国都柬骊城,探索敌国军情民情,并随时与他用鸽台单线汇报。”

“因为涉及绝密军情,我没告诉任何人便只身前往柬骊城。两年后,我军大获全胜,逼得孟梁国割下九百里地乞合。”

“陛下见这两年来牺牲了不少忠勇将士,本想一鼓作气打到柬骊城,又想这恐怕会有更多更大的牺牲,便接受了孟梁国的割地,依当地的娄岚城设了如今的新州。”

余乐天看向杨行酒的眼神充满敬意,对方一番忍辱负重只为忠心报国。

“那您不是可以回来了么?”

杨行酒苦笑道:“虽然孟梁国军方妥协了,但那些百姓臣民岂会善罢甘休?这可是国殇之狠!我天启十万兵去五万兵回,足足折了一半!孟梁军损失自然更大,少说也有十几万人直接丧命沙场。

“你说,如果他们知道扶摇院院长曾潜入他们国都为细作间谍,你觉得和那些士兵有关系的宗族门派,江湖散修们,会暗地里把怒火和复仇的剑意加在哪儿呢?”

余乐天似懂非懂,知道杨行酒只能隐姓埋名下去了。

“我长时间易容易装,混迹柬骊城街头巷尾,孟梁国和天启国通商后,我又经常到新州娄岚城中听点儿新鲜的大事儿。”

“那天,我在娄岚城的一家无名酒馆里喝下二两酒,便听见周围人吵吵嚷嚷地说着香城的要闻,嘉缜陛下驾崩,独女丹青公主继位。我那会儿多想神行千里回香城,见陛下最后一面啊!但我不能。”

“后来,没想到女帝陛下突然用先皇留下的鸽台与我联络,要我做一件事情。”

“这件事我想你应该猜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