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以刘云为例,高明得多!26(1 / 2)

沪市,巴进居所。

巴进今年已经七十有余,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之年的他看起来精神瞿烁。

巴进在自己的书屋里伏案拆信,桌边有一沓文稿,看标题是——《谈<十八岁出门远行>》。

“王蒙啊,这小子不是在新省吗?回来内地了?这信还是从京师寄来的。”

巴进巴老在十年间受到严酷迫害,七十几的他深感时光无多,写作写了五十来年,他想在八十岁前,再努把力,多写点好东西。

谁也想不到,老爷子能成为世纪老人,活到一百岁。

看了王蒙信中的寒暄部分,王蒙自述境况,巴进这才想起:

“哦对对,王蒙现在主持着《京师文艺》的事务。

我之前还在《京师文艺》上面看到上面刊登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看完信后,巴进面色凝重,良久才舒展开眉头,叹息道:

“我就晓得这些人的脑筋还是那个样子。

没想到,王蒙的压力那么大,好,我一定帮这个忙。”

王蒙在信中希望巴进能够出手,帮助《十八岁出门远行》少受一些来自政丨治方面的压力。

巴进现在没有多少官身上的支撑,但是他是当代华夏文人的老资格,有点见识的都认识他。

而对于攻击《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人来讲,巴进在他们那儿多少有点薄面,就算别人不给面子。

巴进在十年间受到极大的伤害,在十年间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

他一旦在公众面前露脸,影响力不可小觑。

“唉,本来是想要把这篇《谈<十八岁出门远行>》放进《随想录》,明年在出版发表,作为复出作。

看来,现在要把这篇文章作为我十年之后的复出作了。

只好先把这篇文章发表声援《十八岁出门远行》,以后再把它收进《随想录》了。”

《随想录》!?

刘云如果知道自己有此殊荣,能够高兴到语无伦次的地步!

《随想录》是一本倾尽巴进心血、写尽巴进人生经验、巴进文学与思想的高峰之作!

在出版后,在当时的华夏引发巨大影响,被人认为是肩负起一个知识分子应负的历史责任的神作。

“就寄给《文汇报》吧,《文汇报》就在沪市,离得近,也差不多够格。”

《文汇报》,沪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巴老在屋内来回反复踱步,觉得这样还是不够。

只是他自己发文章的话,虽然能吸引火力,让更多人有不一样的思考,但还是不够。

“我得再给那些人都写信,开导开导他们。”

然后,巴老就开始忙着写信:

“XX同志,关于《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稿子,你的看法有失偏颇······”

“XX小友,我们不能极端片面地看待问题,难道过去十年间积累的经验错误都白积累了吗?我们······”

“XX大姐,小弟觉得关于这篇稿子的问题,甚至于说,到底这篇稿子到底有没有问题,都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XX领导,我不是文学家,但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接近文学的道路无论怎样都应该是文学的。

这篇《十八岁出门远行》无疑是文学的,我们探讨它,接近它,最好也应该是文学的,而非是政丨治的······”

······

巴进在自己寓所的一方小小书屋,笔耕不辍,往全国写信,天南海北,大多数省份的相当人物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巴进的信。

写完一堆信,巴进把他们一封封寄出。又把《谈<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稿件投给了《文汇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