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家团聚(2 / 2)

前世的时候,住一次医院,不脱层皮你是别想出来的。

那些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检查项目,长到能从顶楼垂到地下室的费用清单,都会让人窒息。

再者,赵晓兰也是有正式工作的,回头还可以拿着这些凭证到单位报销的。

赵晓兰以前在一家民营资本家办的纺织工厂里当会计,公私合营后工厂要扩大,就搬到了城外,上班有点太远了。

那时候双胞胎才三岁,正是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赵晓兰就有点不想去。正好街道这边新办一间的火柴厂,缺个会计,街道办的妇女主任又跟她是姐妹,在其介绍下,她就调到了火柴厂当会计了。

这可是个好活儿,工作轻省,离家又近,好些人都羡慕呢。

不提别人,就说对门阎埠贵的媳妇杨瑞华,她就最嫉妒赵晓兰了。

当时她也想去竞争那会计一职的,说句实话,她也是个精明人,算账也是不错的,可惜就差在没文化,高小都没毕业,当然竞争不过高中肄业的赵晓兰了。

为这事儿,她可没少说酸话。

不过说酸话也没用,她跟赵晓兰放一起,明眼人都会选赵晓兰,人家赵晓兰可是正经的初中毕业生,接着还读了两年高级中学,只是后来其父去世,家里供不起了才没有继续读书。

像她这种文化水平的,在她这一辈儿的人里,整个南锣这片儿都算是高的。

再说了,赵晓兰有工作经验,而杨大妈嫁给阎埠贵后就一直在家当家庭主妇。

两相一比,高下立现。

说起来,董金平能娶到赵晓兰这样的好媳妇,绝对是他高攀了,估计是祖辈烧了高香,抑或真是董金钊两口子在天上保佑着呢。

办好手续,董有国又蹬蹬蹬的回了病房。

好在,老爹不靠谱,老妈却是拎得清的,此时正指挥着董金平收拾东西呢。

其实要收拾的东西也不多,主要就是赵晓兰的一些随身用品。

董有国来回跑了两趟,就把东西给搬完了。

回去的时候,父子俩还为谁骑三轮车,谁骑自行车争论了一番。

最终,在赵晓兰的支持下,还是董有国抢到了这份光荣的任务。

虽然赵晓兰并没有看到过董金平重伤垂危的模样,可她又不傻,相反,她还是个非常细心的女人,前些日子董有国还有董金梅那焦虑的模样她可是全看在眼里。

再者,董金平脑袋上那个长长的伤疤可骗不了人。

虽然伤口长得很快,也结痂了,但那被剃掉的头发却没那么容易一下子长出来的。

一眼看上去,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她当时就心疼得不行,只是一直配合着董金平,装做不知道罢了。

但在这原则性的问题上,她是不会让步的。

而董有国也是这个态度,于是母子俩一拍即合,联手将董金平这个大男人给镇压了。

把父母亲送回家后,董有国又跑了一趟运输站,在陈光亮的协助下,顺利交了假条,并将那二十块钱报销的药钱给拿到了手。

站长还亲自接待了董有国,先是表达了自己对董金平的慰问,然后还大度的表示,让董金平尽管歇着,如果七天的假期不够,可以再打招呼,到时站上肯定会酌情考虑延长他的休息时间。

而且,因为他是因工受伤,休假期间工资照算。

也就是说,他是带薪休假。

瞧瞧人家领导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再对比上辈子工作时的经历,董有国简直是羡慕嫉妒得不行。

紧接着,他又去了东直门外的小姑家,把那两只早就望眼欲穿小包子也领了回来。

他们到家的时候,小有泰前脚刚进门。

这小家伙很懂事,一直惦记着家里,放学后都没有跟小伙伴们去玩耍,而是直接就颠颠的跑回了家。

至此,这一家六口(半)才算是第一次聚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