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可以正式开题了124(1 / 2)

“要不是现在三代测序还不是那么普及,我们的这个项目倒是可以上三代测序。”

李枫接着说道。

要是能上三代测序,这个项目的进度还能再快不少。

关键按照历史进程,要到2014年,津天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成立三代测序中心。

那时候还花了差不多两个亿。

国内的三代测序才算是正儿八经地开始铺开了。

三代测序自那时候,开始迅猛发展。

国内很多基于三代测序的文章,开始铺天盖地地发了出来。

但三代的测序价格还是过于昂贵。

一般的小实验室根本就用不起。

虽然三代测序的优势有不少,但居高不下的价格,让大部分科研苟都望洋兴叹。

而李老他们的课题组显然不用担心经费的问题。

李枫就更加不想因为钱的事情,耽误了自己眼科药物的研发。

但凡课题组有需要,他可以立马自掏腰包。

现在他有利握着三十多个小目标,而且马上公司就能成立。

到时候新款万艾可上市销售后,李枫就更加不用愁钱的问题了。

“嗯,其实要用三代也不是不可以,就是麻烦点,送样距离有点远。”

尹志文皱眉说道:“我们的样品还没做过稳定性实验,不知道长途长时间运输,会不会对合成的蛋白造成影响。”

“要万一有影响,我们还不好找原因,到时候耽误时间更多。”

“确实是这样,现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干扰因素给排除在外。”

李枫点头认可。

他不知道现在在京城,有没有三代测序平台。

但尹志文这么说,那肯定是没有的。

要是样品需要远距离运输的话,那还不如就直接做二代测序。

没必要为了节省一点时间,去冒更大的风险。

倒是可以考虑,以后在实验室里引进一台三代测序仪器。

只是不知道这么做会不会遇到其他的问题。

国家自然不差这几台测序仪的钱的。

之所以这么晚才引进国内,自然是有别的国家在从中作梗。

说白了,就是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了。

其实不光是测序仪,在很多生命科学的分析仪器上,国内都被国外卡着关键的技术,例如质谱仪。

就算简单点的液相气相仪器,在2013年的时候,国内也只能纯靠进口。

更别说在临床诊断上的大型仪器了,像是CT、核磁这些大型医疗设备,都被国外牢牢地掌控着。

以后要是系统能在仪器这个领域给点奖励,那李枫会毫不犹豫地进军生命科学的仪器市场!

“是啊,用二代测序还挺好,有了你这个数据分析程序在,速度也不慢了。”

尹志文对现在的速度很是满意。

“尹师兄,你说我们课题组有没有可能引进一台三代测序仪?”

李枫想到就问。

要是李老真能弄来一台三代测序仪,那以后很多课题都能加快不少速度。

钱不是问题,实在不行,他可以掏腰包资助。

为了能加快眼科药的研发,这点钱根本就不是问题。

钱没了可以再想办法去弄,但眼睛瞎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