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关于未来(1 / 2)

西口乡的刘家祖上到这里定居已经有近200年了,祖先曾是到此地就任的通判,也算是书香世家了。

西口乡人丁兴旺,全乡近千户人家全都姓刘,尽管村里已经许久没有出过官人,但对于文教还是相当重视,有钱人家组成族老会合资聘请先生,为村里的小辈作启蒙教育,这使得西口乡也涌现了不少有识之士,本朝以来乡试中举的人才也不少。

县里的通知自然也传到了西口乡,他们马上响应因为村里人口众多,几天就有三四百人报名,这使得作为这次组织都刘员外很是头疼。人多负担就重,几百张嘴不出半个月就能把他吃穷,没有办法他只能限定名额,因为名额有限,报名的人多,于是自然就有了条件限制。比如名龄和身体素质,是否是家里唯一的男丁等等。

诚如上面说的,因为西口乡人丁兴旺,再怎么淘汰都还有近两百人,后面刘员外在教头的建议下实行了末位淘汰制打算只留70个人。

经过两个月的淘汰,剩下都是精英,个个看起精神饱满身格强健,这些人后来成了西口乡的永顺堂的第一批成员,为村里挣得了相当多的荣耀。

在邻溪县各乡里组织的乡勇中,西口乡的队伍整体素质最高,因为教头是一名退役的军官叫刘帛,他把乡勇当成是士兵一样训练往后他们成了抗击山匪的主力。

各乡对于训练乡勇都非常热衷,原因不仅是为了抗击山匪,而是一直以来朝庭对练武之人看管甚严导致民间习武风气不佳。这次开了先例,那等于以后各个乡村就可以半公开的拥有自己的地方武力。而这些乡勇多数是私人资助的,最后自然就会成为私人武装。

虽然朝庭对弩机枪矛大刀等重型武能有所限制,但如果是用于生产的工具则没有什么限制规定,因为很多乡勇训练时用的工具就是生产工具,比如牛铁犁,用的就是草叉,慧镜用的是扁担,但这些工具并不影响他们将武术正确发挥出来。

云雾乡的乡勇人数也不少,虽然多,但素质参差不齐,邓为超毕竟年轻还很轻,在训练人方便还缺乏经验,尽管他的武艺高强,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武术教授还需得长的距离。他能做的只是分享自己的经验,把学到的东西组织起来,按自己的理解去传授。

然而经过训练的专云雾乡勇却也总能在众多人数中挑出好的,这些人以后成为云雾乡响水堂的骨干,他们多次代表响水堂为云雾乡争取荣耀。

其他的乡里都是小村庄,人口不多,但他几乎是“全民皆兵”总之那几个月里整个邻溪县掀起了练武热潮连县城里的万通镖局也不例外,但是镖师们本来就练家子,底子厚,他们只是比往常多了一些操练,更多的是配合捕快们练习如何围捕。

这些日子邻溪县有两个行业生意兴隆。第一个是往日就有买卖矿产的往业。第二个则是打铁行业,他们收到各种样式的“兵器”锻造订单。这些当然是以农具生产名义。盐铁一直是官府专卖,这段时间生意火爆等于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除了专卖收入暴增,县令还考虑对相关行业进行征税。为此他还写了一篇公文,呈报给上级,详细的论述了对商业征税的方法和好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