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作茧自缚【第三章!】(1 / 2)

这一篇文章并非赵羽之作。

原作出自上一世的北宋宰相吕蒙正。

赵羽唯一做的就是将原文一些不符合当下时宜的地方稍稍修改了一些。

不过对于做文抄公的事情赵羽并没有什么羞耻之心。

毕竟自己都穿越了,那作为穿越者有这个成为文抄公的金手指条件为什么不用,不用怎么做主角穿越者啊。

有枪不用怎么成一代宗师!

而随着赵羽的话落下,这片《寒窑赋》作完。

场面也瞬间陷入短暂的安静。

王文友、莫书文、李庚年、白庆生、陶文渊、孙长文六人忍不住震惊的看向赵羽。

六人虽然想过能被赵明月看中且一进来就安排来到东苑,赵羽多半是真有才,但六人却怎么都没有想到赵羽会这么有才。

这一开口就是传世之作啊。

作为文人,六人的才华自然不用多言,对于文章的鉴赏能力也毋庸置疑。

赵羽这篇《寒窑赋》,绝对可以说是传世之作,而且同类型怕是都难有出其左右者。

“赵小先生之才,当真是让人惊叹佩服,相比起赵小先生的文章,我等先前所作文章却是有些献丑了。”

最终沉默了一下后王文友率先开口打破沉寂道。

其他五人也随即纷纷点头称赞。

“六位先生谬赞了,羽也是一时文思有感所作,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时之作,偶胜六位先生,当不得概全。”

赵羽则是拱手谦虚道。

听得赵羽这话,六人心中对于赵羽也不由升起了几分好感。

有才华又谦逊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注定受欢迎。

而且输给赵羽这篇《寒窑赋》,六人觉得也不算丢人,甚至今后随着赵羽这篇寒窑赋流传,说不得他们六人还要跟着一起沾光乃至是名传后世,毕竟今后一旦寒窑赋流传出去别人一讨论这篇寒窑赋的出处和背后故事,那必然也就要说起他们六人。

毕竟没有他们六人今天邀请赵羽在这里以文会友,说不得也就不会有这篇《寒窑赋》。

如此一想,六人顿时心情更好起来。

毕竟作为文人,哪个不好名的,尤其还是这种可能流传后世的名声。

同时经过这一篇文章,六人心中也不由彻底认可了赵羽。

随后七人继续吟诗作对、以文会友。

而无论是作诗作赋还是作对,赵羽也总能游刃有余的跟上六人甚至往往出言让六人心里拍案称绝。

如此情况下六人对于赵羽的才华也不由更加认可甚至是佩服。

整个席上的气氛也彻底热闹起来。

如此七人一直饮酒到日落时分,七人才宴罢散去。

而随着这一场宴席,赵羽和六人的关系也彻底拉近,称呼都从原本的先生敬称变成了以好友相称,俨然忘年交。

同时随着宴席的落幕,这一场文会的内容尤其是赵羽所作的那篇《寒窑赋》也随之传扬开来。

“《寒窑赋》,好一篇《寒窑赋》,心若不欺,必能扬眉吐气,这赵羽,不仅有才,还抱负不小啊。”

楼阁中,赵明月看着下面呈来的东苑信息忍不住赞叹道。

从先前赵羽入住东苑后,赵明月就一直让人注意着东苑尤其是赵羽的信息。

是以在东苑赵羽和王文友、莫书文、李庚年、白庆生、陶文渊、孙长文六人文会结束后也是第一时间得到了详细消息。

说实话赵羽的这一篇《寒窑赋》让赵明月都微微有些惊讶。

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可见赵羽才华之盛。

同时从这篇文章中也能看出,赵羽不仅有才华,也同样还是有抱负的人。

不过赵明月就喜欢这种有才华又有抱负的人。

而且赵羽还这么年轻。

像赵羽这种人,绝对有巨大的培养价值,因为一旦收服为己所用,必能独当一面成为难得一遇的人才。

虽然是女儿身,但是赵明月心中的野心可不小。

谁说女人不可掌权。

-------------------

入夜时分,赵羽从赵府回到家中。

虽然赵府那边有了住所,而且比家里这边的环境更是不知好了多少。

但是家里虽贫,母亲还在,而且赵府也人多眼杂。

所以赵羽并没有选择在赵府居住,他打算今后赵府那边就白天打卡般去一去就行,其他主要自由时间还是待在家里。

“公子回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