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中得头奖(1 / 2)

说起跑马地赛马场,其发展过程简直就是香江历史的缩影。

跑马地原本叫黄泥涌。涌在粤语中是小溪,可见黄泥涌在雨季必是浊流滚滚。溪边的村庄叫黄泥涌村,在清嘉庆年的《新安县志》有载。

黄泥涌村位于谷地中,旁边是成片的稻田蔬菜地。离黄泥涌不远的地方,就是洋人的住宅区和商业区。

英人占据香江后,称这个地方为快活谷。

快活谷未必快活,稻田溪沟,蚊蝇滋生,导致附近的洋人普遍患有疟疾。

1843年港府在黄泥涌实行清淤排水工程。竣工后,稻田成为一片平坦的旱地。在谷地旁边,还出现了一条泥土马路,叫黄泥涌道。

渣甸洋行(怡和洋行的前身)的物业都在附近。大班及职员深感香江娱乐业的单调匮乏,在渣甸大班们的倡议下,渣甸洋行的员工,常常会在黄泥涌道上跑马。

骑马者均是大班主管,普通职员只能在一旁的小坡上做啦啦队,喝彩助威。因此黄泥涌又添新名,叫跑马地。

洋人跑马时多有扰民之举,例如,闯入稻田,踩坏稻苗,破坏田垄等。

1844年,黄泥涌村族长带领一班父老,北渡海峡前往九龙城寨,向清官吏递交状书,称:番邦夷人,在吾土跑马瘪乐,践踏良田,害吾村顺民不能耕耘,无法缴纳田租。望城寨青天,体恤民情,出示公告,责令夷人不得在吾村策马;更望道光皇上,亲下敕令,严禁夷人私闯吾村贡米良田,使夷人另择荒岛野地,事荒唐龌龊游戏。吾皇威震四海,夷人岂敢不从?吾皇万岁万万岁……。

但,九龙城寨的官吏,早被英军的威武给吓破了胆,即便没有《南京条约》,也不敢上港岛张贴公告。

至于辫子皇帝,连整座香江岛都割让给约翰牛了,更不会理睬这些山野小民的小事。

此事自然不了了之。黄泥涌村的村民,只能眼睁睁望着洋人耀武扬威,策马驰骋在田地中。

1848年,港督约汗·戴维斯深感在濠江举办香江赛马十分不便,有辱大英帝国的威严。并且,去濠江赛马,大多数在香江的洋人依旧享受不到这种高尚的娱乐活动。

因此,港督约汗·戴维斯带人勘定马场地址,选定快活谷为马场选址。渣甸大班也十分赞成港府的观点,并出钱资助,于是便在黄泥涌快活谷修整出一座简易跑马场。

跑马场的修建必然要占去大块地皮,黄泥涌村的村民也只能流离失所,沦为香江发展的养料。

想到这,刘良忍不住叹了口气。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连国民都保护不了。”

就像这个年代的海外华人,常常饱受欺凌。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在华人面前都能高人一等。

这种情况有所改善是在1964年。有一天,外国新闻纷纷报道说,华夏拥有“小男孩”了,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有核国家。

从那之后,海外华人的地位明显改善,常常喜欢霸凌华人的外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惶惶不可终日。

想到这,刘良深感华夏强大的重要性,刘良也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帮助祖国崛起,让华夏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刘良一行人很快便来到跑马地赛马场,侍从在见到祖母后,便引领刘良一行人来到了会员看台。

此时的会员看台,与刘良的想象大不相同,其简直就是一个宴会大厅,只不过其中一面墙上开设有巨大的观赛窗口。

会员看台上比赛设备简陋,没有LED大屏,没有航空座椅,只有一张书写比赛成绩的黑板。但刘良想想这个年代便释然了。

在刘良看来,这个会员看台除了没有后世的那些比赛设备外,装饰还是挺不错的,给人感觉十分高档。

大理石的台阶,名贵的地毯,名酒名画摆放其间,一切极尽奢华之至。大厅的东北角还设置了一个吧台,用以提供各种服务。

大厅中来往的宾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端着名贵红酒闲聊,看起来十分惬意享受。

进入会员看台后,刘良便被祖母带到一个角落,在这里有三位正在谈笑风生的船王。

祖母首先开始打招呼。

“大家好久不见了。”

三位船王纷纷问好。

“这是我大孙子,起名叫刘良。”

祖母说着将刘良拉到身前,并开玩笑地说道:“大家是不是应该给点见面礼。”

三位船王哈哈大笑。

“给小财神爷上供是应该的。”

“这是你董伯伯,是华人中的佼佼者,是华人中的船王。”

祖母指着一位中年人说道。

刘良一看,这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董船王吗?

董船王1911年8月18日出生,是我国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创办人,我国现代航运先驱、“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被誉为“现代郑和”。现在应该拥有十来艘船舶了。

刘良连忙向前接过董船王递来的金色船桨挂坠,并开心地喊道:“董伯伯好。”

董船王也开心地答应。

对于董船王,刘良是十分敬佩的。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却始终不忘报效国家。

董船王伸手拉来身后的一人,并说道:“这是小包,现在刚从事航运业。”

刘良老早就认出这位后世鼎鼎有名的包船王了,心中嘀咕。

“包船王好像刚买第一艘船。而且马上就要因为苏伊士运河事件大发横财了。”

“包伯伯好。”

刘良随后接过包船王递来的一个小玉坠。

祖母接着介绍最后一位年长者:“这是你许伯伯。”

“许伯伯好。”

刘良翻阅脑中的资料发现,这“许伯伯”就是香江老牌船王许船王。许家的顺昌航业,在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蜚声于香江航运界。鼎盛时的60年代初,许家拥有客货轮20余艘。

许船王在后世并不是多么知名,一个是因为其老早便“弃舟登陆”。

许船王于1957年成立中建企业公司,全面进军房地产。他把做航运赚的钱,都去投资了房地产。

许船王其实从20年代就开始进入房地产业了,是港岛最先涉足地产开发的华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