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鱼龙之戏(1 / 2)

井神通常不见天日,宋功名还好凝聚了金身神像,可以借助庙宇的香火神气能出来走一走,但离开庙宇也会损失香火。

要知道,现在仍有百姓提着篮子去城西武定桥井神庙上香。

但哪怕损失这百十柱香火。

宋功名也要留下来,有事与李长青说完。

总不能叫高人去庙里谒见他。

拱了拱手。

好奇地问道:

“长青先生来沛县可是有何事?宋某倒不是想打听先生跟脚,若能帮上先生的忙,宋某一定不推辞。”

百姓淳朴,民风尚可,不过是想寻处地方了解这个世界罢了,沛县正巧是离玉景山近,所以就来了。

真没有需要帮忙的。

李长青施以一礼:“多谢了,李某人没有需宋兄施以援手的地方。”

“宋某唐突。”

宋功名也不再多问:“得朝官修缮庙宇也算是喜事,一二好友前来祝贺,在下也不便离开太久,要赶回武定桥那座小庙中了。”

在沛县受香火供奉多年,自然也结识几个朋友。

除此之外,搬迁庙宇可不是迁移泥土神像那么简单。

重新开辟阴邸还有许多要准备,可谓是忙得连庙中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都无暇欣赏。

李长青拱了拱手:“宋兄自去。”

宋功名身影如烟絮消散开去,想来是以金身神像作为锚点,回到武定桥那座庙宇了。

李长青打开买来的莞席,靠着墙角铺开在穿堂里,也许是基座木料久被腐蚀的缘故,竟然从底下爬出几只蛀虫。

这样新买来的莞席也容易生卵发霉。

“忘记买芸香了!”轻叹一声,不得已又顺着雨花石巷,朝着城东那条专门卖席子的鱼阳街走去。

此时此刻,沛县衙门中。

春耕令已经布置下去,谁先借耕牛谁后借耕牛已经登记在册,杨元望着书房窗外的潮湿景色喃喃问道:

“沛县诸乡如何?”

张掾吏提起佩刃抱拳说道:“接到大人的告令后,掾吏带着人到龙固乡、魏庙乡和河口乡,望见百姓早的已经栽秧,晚的也已经浸种。”

春耕是精细的活儿,一丝一毫马虎不得。

杨元忧虑的是水利之事。

稻苗最惧怕旱情,缺水叶子枯黄,十天就死了。

“河道如何?”

张掾吏小心翼翼回答道:“也已经命掾吏们巡走入龙固、魏庙等乡入河口处的沟渠,以及查看百姓的筒车。”

杨元略一挑眉,啧啧问道:“只是如此,那姚江与沛泽沿口的百姓呢?”

稻谷喜水也惧水,靠近姚江和沛泽的田地地势低洼会被淹没,要等放水过后才能插秧,要不然会将稻苗淹死。

而且水太深稻种没来得及沉下,这时猛然刮风,稻苗便会积攒在角落里。

“杨大人的意思是?”

杨元郑重地说道:“吩咐田地靠近姚河沛泽的百姓,需等堤坝走水后方能做秧。”

“是大人。”

张掾吏应了一句。

站在窗前的杨元转过身来,望着即将离去的张掾吏,认真地问道:

“这几日,可曾听闻沛县中有仙人?”

此前不知世间有鬼神,自从在梦里见过武定桥井神后心中那个念头便跃跃欲动,毕竟是凡俗之人。

杨元也有自己的欲望和念头。

张掾吏张了张嘴,欲言却止,最后还是张嘴告饶说道:“哎呀大人,沛县就这么大,要是有仙人我们怎会不知道,会不会我等凡俗之躯,所以见不到?

卑下听闻人的眉间还有一只眼,叫灵目,需高人用法力神光开启后,方能视见鬼神。”

杨元摇了摇头,他今日也想过这个问题,回想那梦中宋井神不肯说,便是因为他也能见到。

如若不然,告诉他又何妨?

许是……

此人便在沛县中。

转身看着凭几上那盆娇嫩欲滴的梅花,眉目陷入沉思和惆怅之中。

张掾吏很少见眼前这位大人露出惆怅的神色,自从那晚在梦里见过武定桥井神后,便时不时嗟叹一声,大致知道所求何事。

杨大人年轻时本来与青州苏姓一户人家的小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