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天经地纬(1 / 2)

天经地纬、岳峙渊渟,在岳州桐睡村,几百年来,这里的村民,都围绕着村子中央的一口叫做“春水塘”的荷塘四面八方相聚而居。当年,杨家拥兵自重,功高震主,难免不遭人妒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有一副对联写得好,“天下太平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乾坤正气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天道轮回,历史,亦总是不断地重演,明君贤臣,自古以来就可遇而不可求罢!昔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互让皇位,勒马止战,采薇而食,宁饿死而不食周粟,这该是何等的胸襟和节气!不过,商纣残暴不仁,天下百姓人人得而诛之!

杨氏有着逢塘落户,落业栽枫的习俗,在桐睡村舂水塘,人们耕种往返,挑水淘米,搓衣洗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至于方圆百里,大多数外乡人竟尽不知有桐睡村而萍脆管这个村唤作“舂水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据说,舂水塘原先足有上百亩,以前还有人在荷塘里赛过龙舟。塘里的那一只团鱼,应该成了精,每年春上,都会露出水面,那背就有斗笠那般大。

在桐睡村的对门原里,曾经还生长着一个红毛野人,那野人谁也没见过,只知道长得高大魁梧,阴森恐怖,专吃小孩,专附人体,谁要是神经衰弱,没准就是红毛野人附了体!

一个好好的正常人,忽然有一天,没准就会突然之间对着过路的男女老少破口大骂!从早骂到晚,又从晚骂到早,从自经常牵连不断地骂下去,感觉真能骂死几个王朗。总之,有关村子和舂水塘的传说,传得神乎其神!

村子里历年来都有着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文有文秀才,武有武秀才,崇文尚武,厚德图强。

说是荷塘,其实也未必每年都能长出荷叶,相传,花满荷塘的年成,村子里一定会有人金榜题名,考上太学士。

荷花都是野生的,无人栽种,无人管理,任其自生自灭,千载睡莲亦成藕,百年好合不需媒,可见,生命的力量该是何等的强大!

过去,村里本是有一个很宽大的大礼堂的,如今,没了。

礼堂建有一舞台,那舞台足有六七尺高,天晴下雨,朝避猛虎,夜避长蛇。礼堂和三排泥砖土屋的教室连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四合院式的大操场,这,便是村子里的私塾完小。

学校旁边曾有几座祖坟古墓,阴暗的教工食堂就夹在其中两排教室一角,靠近公路一排有一间教室,教室的黑板上面贴了八个醒目的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室的两边用一张张红纸贴着几张标语,有“花开在春天,学习在少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类,那红纸黑字,写得工整秀气,堂堂正正,甚是醒目!

六月时节,透过窗外,或将可以看到满塘的荷花。学校正对门过了马路,塘边有两棵碗口粗的杨柳,个头高的学生将两大把柳条相互缠起来,人吊在上面就像荡秋千。

有诗曰: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多情和无情,其实都是自己在作怪。

在那一个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甚至于连电灯都没有的年代,孩子们的乐趣反而更像是比如今要多得多。下课铃一响,除了荡秋千,还有跳房、攻城、打盖子、打纸背等许多的课外活动,这些,都一一见证了孩子们的快乐的童年。每到夜晚,一大群男孩女孩,年龄相差好几岁,也不知高高兴兴地齐声唱着啥儿歌,一起绕过来饶过去,穿过来穿过去的,

城门城门几担高

城门三十六担高

骑匹马来么坐的轿

走进城来么到处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