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一夜未归44(1 / 1)

玉英不好意思地笑笑,敷衍地说:“我给同学做伴去了,家里闹了点小误会,没什么。”就应付过去了。

后来玉英一提到那个同学的名字,家里人都开玩笑说:“就是你的那个孤友吗?”

玉英留的一张纸条,被家里人闹得沸沸扬扬,邻居们也当成了笑谈。

过了几天,邻居李老师家的二姑娘李晓英因为和姐姐吵架而离家出走,一晚上不归,家里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找,一会有人说在通往湖区的路上看到过,他们就沿路找,找半天也没找到;一会又有人说在东关的渠沿上看到过李晓英的身影,李老师一家又疯了似的到渠沿上找,那时候恰好浇冬水,渠里的水很大很急,她妈妈沿着渠沿找半天不见人,就蹲在渠沿上看着喘急的河水放声大哭。

李老师家有四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姑娘,老三是个儿子,老四又是个姑娘,三个姑娘中,老大人长得憨,长条脸,小鼻了小眼睛,皮肤发黄还有些雀斑,脑子不太清楚,说话颠三倒四,神神道道的,有人说神经有点不正常,后来成年后,真的得了精神病,进了精神病院,老二就是李晓英,李晓英跟她姐完全没有相同之处,她皮肤白晳,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说话办事异常沉稳,学习又好,跟她姐根本不象是亲姐妹,她父母也很钟爱她,但她父母最钟爱的还是她的弟弟,她弟弟跟李晓英长得很象,他们家就他们俩长得象亲弟妹,她的四妹妹也跟他们谁也不像。

慧明一家也在帮忙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慧明感叹了一句:“唉!天下父母的心都是坏的。”

玉英不明所以地问:“妈,父母的心不是都是最好的吗,怎么又都是坏的了?”

慧明说:“你不懂,这话的意思是父母在子女遇到事时,不往好处想,总是往最坏处想。”

听了母亲的话,玉英才若有所思地理解了,母亲为什么会把简简单单的一个孤友理解成孤魂野鬼了。

李老师他们一家和街访邻居们找了一晚上无果,李晓英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只说她姑娘不在了,肯定被河水冲走了,还说李晓英是他们家最心疼的姑娘,如今她最可爱的孩子没了,她可怎么活。

李晓英的确是她们家长得最漂亮的一个姑娘,也是她们家学习最好的一个,街访邻居们一边劝,一边也在心里婉惜,闹腾到中午,正当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李晓英却神色淡漠地突然走了进来,大家一见,一时惊愣住了,有人刚要问她去那了,旁边就有人赶紧捣了她一下,冲她挤了下眼睛,摇了摇头,那人会意,不再吭声,其他的人也都会意,大家都知道李晓英爱面子,这么多人问了肯定不好意思,便相互递了个眼色,给李老师他们打声招呼,陆续离开了。

她母亲送走了客人,赶紧擦干了眼泪,回屋小心翼翼地问道:“晓英,你吃饭没?你想吃啥?”

李晓英啥也没说,直接回她屋,关上门就睡下了。她父亲挥挥手,悄声说:“该干嘛干嘛去。”

一家人啥话也不敢说了,悄悄地做饭干活去了,轻手软脚地尽量不发出一点响动,李晓英一直睡到下午吃饭时间,也不用人叫,自己起来,不声不吭地吃饭去了,家里人什么话也没说,也没敢问到那去了。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以后也没人敢在李晓英面前提起。

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多数在4-6个孩子之间,弟妹们打架吵嘴是家常便饭,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大人也多不当回事,孩子们吵吵闹闹也是正常现象,吵闹完了也就完了,谁都不当回事,有的父母打了孩子,孩子跑了,整晚不敢回家,他们的父母找一找找不见了,也就不找了,自己回去睡觉了,第二天孩子该上学上学,该回家吃白饭吃白饭,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很少听到因为父母的打骂而离家出走,寻短见的就更没有了。不象现在的独生子女打不得骂不得,轻不得重不得,有的一句话不对就寻死觅活的,受不了一点委屈。这方面的问题反而多了,有一个高三的孩子高考没考好,父母说了几句,就威胁父母:“你再说我就从楼上跳下去。”父母说了句:“你跳。”结果他果真就跳下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