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考上大学了51(1 / 1)

1984年,玉英到了高三,即将参加高考,我国在1981年至1990年期间,由于当时教育资源的紧张和对优秀学生的选拔压力,高考前两月须经过预选,只有通过了预选考试的考生才能正式参加高考,县一中预选通过率当然是最高的,但被淘汰的也不丰少数,农村的一般中学大部分学生都在预选中就被淘汰了。留下的学生用四十天时间冲刺高考,而且这一时期,由于考生众多和考取率低,导致高考题目较为困难,与现在的考试模式有所不同,其中试卷的基础分占总分的比例远低于当前。当时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及竞争的激烈程度,当时的高考录取率非常低,包括大中专在内,大约在10%~12%,远远低于现在的高考录取率,有人做过研究,当时能考上中专的学生相当于现在能考上985的学生。这一数字反映了预考落选以及高考落选的学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他们的未来路径相比现在更加有限。在当时,未能通过预考或高考意味着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对个人的发展轨迹产生了重大影响。

玉英虽然自小学习就好,但慧明还是整天惴惴不安,玉英预选考试时,慧明还比较放心,觉得玉英通过预选考试应该没问题,等玉英顺利通过预选考试,正式参加高考时,慧明心里就开始担心了,因为玉萍当初毕业时也是全校前几名,可是连中专都没考上,现在玉英预选虽然通过了,但高考录取率这么低,竞争那么激烈,谁知道能不能真正考上,她心里担心,又不想让玉英看出来,每天强压心中的担忧,脸上故作轻松地每天为玉英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晚上则陪玉英复习到深夜。

正式高考那几天,慧明早早地起床,精心为玉英准备了丰盛的早餐,还特意为女儿买了一套新衣服,希望女儿能够穿上新衣服去考试,增加一些信心。玉英进入考场的那一刻,慧明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玉英能够顺利度过这场考试,取得好成绩。晚上她让家人早早就寝,以免影响玉英休息,她知道玉英睡眠浅,稍有响动就惊醒,惊醒后又难以入眠,便每天晚上早早站在大门口,若有人高声喧哗,便赶紧制止,以防有人制造出什么响动把玉英惊醒,因睡眠不好而影响高考的正常发挥。

玉英对这一切浑然不知,等高考后,弟妹们才告诉她母亲每天晚上都替她站岗,以免被别人打扰。玉英被母亲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同时也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加,母亲已不再是那个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里的事很少过问的母亲了,母亲现在对儿女的关爱正日渐增加。

高考结束后,慧明焦急地等待玉英的成绩,当玉英估分估的按往年的成绩应该能上大学时,她在高兴之余,又担心今年的录取分数线会不会提高?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别提高录取分数线,让玉英考上大学。过了段时间录取分数线出来了,玉英的成绩达到了本科录取分数线后,又担心志愿报的合适不?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够不够,会不会滑档,反正是各种担心。

8月中旬玉英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慧明下班回来,三妹手里扬着玉英的录取通知书,兴冲冲地迎着慧明跑去,高兴地说:“妈,小姐考上大学了。”

慧明惊喜地一把拿过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高兴地说:“考上了,考上了,真的考上了。”一向沉稳的她,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时玉英也迎了出来,慧明紧紧抱住玉英,高兴地说:“玉英,你真是我的好女儿,你真争气。”

父亲李诚下班回来,弟弟妹妹争先恐后地告诉了父亲这个喜讯,李诚拿着通知书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别的喜悦,让整个家庭沉浸在了温暖和欢乐之中,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庆祝玉英考上大学,玉英考上大学,也给了弟弟妹妹们极大的信心。弟弟妹妹们都说:“我们以后也象小姐一样考大学。”

李诚和慧明高兴地说:“对,你们都要象你们小姐一样,好好学习,将来都考上大学。”

通知书上写明9月1号开学,李诚和慧明有时间就忙着给玉英准备上大学所需的物品,慧明买来棉花,扯来白布、被面,褥面,给玉英缝了一套被褥。他们一起为玉英挑选着漂亮的衣服、鞋子和宿舍用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