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梁正丘(1 / 1)

繁乱的思绪被窗外突如其来的风雨声打断了,梁正丘这才发觉坐得有点发热,他站起来抖了抖略微发潮的衣裤,绕过书桌走至半开的窗户前,望着屋外被风雨包裹的萧瑟景象,心不在焉地看了一阵。没过多久,他又回过身在书房里踱起步来,简单的重复动作令他的思绪不禁回到了那个让他冥思苦想的问题,他停下脚步,再一次沉思起来。

当年,他执意给女儿起名“李非”,就是希望她可以远离是非,为此他特意指定领养人必须姓“李”,而“李”字与女儿的本姓“梁”字刚好只有半个音节之差。

因为这个有点奇怪的名字,李非上大学后,朋友们有一次提到她的名字时说:“一般女生起名都是用草字头的‘菲’,这个是非的‘非’,还挺哲学的。”李非无奈解释道:“据我爸说,以前香港有个很出名的女主持人名字也叫李非,人长得漂亮又聪明,我爸觉得是个好名,就偷懒捡了现成。”虽然她对父亲的这一说法一直坚信不疑,却从未在网络上查到过这样一个非常有名的人。

梁正丘想,看来有些事情越是想躲就越躲不掉,越关心就越会给对手留下千丝万缕的线索。在外人眼里,他梁正丘虽然事业有成,只可惜,这一切都是用男人的尊严和幸福换来的。这是他当年左思右想权衡再三的计策,即使被人在背后冷嘲热讽,嘲笑他为了攀高枝不惜替人养子,他也要让两个“女儿”都跟他脱离危险的血缘关系。

不仅如此,他还要借此打消善妒的人心,“看看,世界是多么公平,要想比别人爬得高就必须忍得了一般人无法忍受的屈辱和折磨。我们比不上梁正丘,就是因为没他那么豁得出去!所以说,没什么好羡慕的!有得必有失。”

当一个人独自拥有了令众人嫉妒的资本,他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朋友,失去辅助,甚至被孤立,被冷落,被群体抛弃,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找不到援手。“享受优越感”只可用来自我慰藉,“博取平衡心”才能在群体生存的心理博弈中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历史上那些被先捧后杀的糊涂虫,不单单在过度膨胀的野心和虚荣的驱使下触碰到了利益的红线,更在凌越于众人之上的优越姿态中失掉了拥护,让那些嫉妒得牙痒痒的人无不踩之踏之而后快。等到墙倒的那一天,只怕推墙的人比看热闹的还要多。正因如此,得到的越多,却越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必要时还得演一出“苦肉计”才能平息众人的妒火。

一旦拥有了这种资本,要么“奉献”出来让大家共享,要么让众人看到他们并不愿意为此承受的“血淋淋”的代价。而梁正丘所付出的代价只是他迷惑外人的假象而已,将亲生女儿调换成跟他没有半分相似之处的养女梁思汝便是他刻意摆出的服低姿态。面子,在梁正丘看来不值一文。要知道,面子跟骨气是两码事。人不能死要面子,但一定要有骨气。丢了面子又有什么关系,再凭实力挣回来就是。只要脊梁不倒,人就怎么都倒不了。

都说女儿像爸,李非长大后,五官渐渐显露出颇似梁正丘的神韵,就连看书的习惯都一模一样,这让梁正丘不得不感叹基因的强大,也让他在欣慰之余感觉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担忧。

李非是伴着徐家的丧钟出生的,当时徐国丰的长子徐向前还在念高中,次子徐向阳比哥哥小四岁,刚上初中。母子三人原本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却一夜间失去了家庭和事业的主心骨。

见到徐向前的那晚,梁正丘从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眼中看到了冰冷彻骨的恨意。更令他惊讶的是,在原本最容易感情用事的年纪,兄弟二人却表现出难以理解的冷静,在一众亲友的协助下,从容地料理后事。

徐国丰的死在梁正丘的意料之外,他没想到徐国丰会冲动到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失误。

他无法阻止徐家兄弟复仇,也无法改变李非已经被牵扯进来的事实,接下来他该怎么做?梁正丘不停地逼问自己。

他日夜冥思苦想,最终想出了一个半是无奈半是安慰的办法: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与其匆忙应对,倒不如先以静制动。只要对方多出手一次就多一次借力打力的机会,动作一多便容易暴露出问题和漏洞,留下更多的把柄。对方动,一切因果因其而起,对方不动,彼此安好,这正是梁正丘想要的结果。

如果说坏事无法避免,那他只好极尽所能地从坏事中找出一点好事来,这是他几十年来坚守不变的信念。再坏的事情也一定有好的一面,只要用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只要保持乐观,一定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而眼前这一战,他要把它变成磨炼李非的一次人生大课,他要让李非在这场暴风雨的洗礼中成长为一名坚强勇敢、意志坚定无可撼动的女战士,不再是一个天真任性、随性而为的小女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