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战斗民族的悲情底色莫斯科的眼泪 497(1 / 2)

第382章 战斗民族的悲情底色——莫斯科的眼泪

一曲结束,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喊声中,边浪拿着麦克风向现场的乐迷介绍了两位俄国的老艺术家。

听到两位的身份是国家队成员,台下的乐迷也都是为之一震,然后报以热烈的掌声回应。

国家队这种存在,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平时名声不显,但当她们跳跃到大众圈子开始跨界的时候,总能第一下就惊艳众人。

跟着鼓掌的伊辛巴耶娃,此刻脸上也是脸上带笑的对秦大使说了一声:“谢谢!”

秦大使也笑着回应道:“这都是边浪的功劳。”

至于此刻小破站的直播间内,弹幕的风向全是在狂吹摇滚和革命的关系了。

之前边浪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时候,就有人说出了:“革命本身就是一件很摇滚的事情!”这种言论。现在《国际歌》和喀秋莎的《摇滚版》一出,类似的话就又开始出现在了评论区里面:

“摇滚和革命还真配,听着这歌喝着伏特加上前线,打鬼子简直不要太爽!”

“边浪是懂革命的,这红色摇滚玩得真叫一个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也难匹敌!”

“这TM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摇滚!”

“哈哈哈哈!社会摇!”

“好是好,可这《喀秋莎》终究是外国题材,要是能有个国内题材的那就更好了!”

要是边浪看见这一条,那高低得给他安排一首《白桦林》……悲是悲了点,但凄美是真凄美。

而不知何时,弹幕中已经混进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

俄语:“Даздравствуеткрасныйрок!”

英语:“Long live red rock!”

意思都是一个:“红色摇滚万岁!”

俄语的那是没到现场的华夏留学生翻墙观看之后,给同样没到现场的苏国拉进来的。

至于英语的,那就是Amiri门店现场直播的功劳了。他们不仅在现场直播,还把直播的链接分享给了驻足观看的顾客和路人。那些有能力的自然就顺着网线找过来了。

随着两辆发射车缓缓退回帐篷,边浪和砥砺也回到了舞台上。

这一连两首和苏国有关的歌曲一出,乐迷们也开始期待下一首歌还会不会继续和苏国有关。

自然滚石也没有让特么失望,只见边浪掏兜拿出一副蛤蟆镜带上,就冲键盘位的华颜打了个响指。

随后,舞台上的摇头灯齐齐开始工作,五彩的灯光在华颜那电音键盘的节奏下,一下子就把众人给带回了那个思潮涌动的疯狂年代。复古的Disco曲风一出,台下的乐迷就开始在这一片斑斓之中扭动起来腰肢。

和之前两首的高燃不同,《手扶拖拉机斯基》的前奏一出,给人的感觉就是放松

“BJ开往莫斯科的快车,越过西伯利亚伏尔加河,穿过施华洛奇的森林,来到迷幻的克里姆林宫……”

边浪一开口,面对舞台背后的克里姆林宫红墙,对着看字幕的伊辛巴耶娃瞪大眼睛就向秦大使问道:“秦先生,边浪这是要给我们莫斯科人民送多少份音乐大礼?”之前秦大使找她就是为了帮滚石找手风琴手,所以这首歌的歌词并没有给到伊辛巴耶娃这边。

所以现在伊辛巴耶娃才会如此惊讶。

秦大使今天过来前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知道这首歌是边浪早就拿出的,当即便开始安利道:“这是边浪在几个月前就创作的一首歌曲,我觉得边浪用音乐为我们两国搭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长廊,希望以后我们能在这座长廊上看到更多两国艺术家的身影。”

面对这拔高边浪身份的话,伊辛巴耶娃不置可否的点头道:“是的,以前我们两国的音乐交流多是在官方层面,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像边浪这样的民间艺术家,来丰富我们两国的音乐交流。等这边结束,我想正式邀请边浪到我们团去参观交流。”

秦大使对此自然没有一点异议,当即就帮着边浪答应了下来。

两人聊的同时,边浪的歌声继续L:

“来自列宁格勒的牛仔,我有一把托尼卡吉他,加加林的火箭还在太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特琳娜……卡宾斯基,柴可夫斯基卡,车司机出租司,机拖拉机司机……伊万诺夫……RUSSIA DISCO DANCE……”

一连串的各种苏国名字一出,台下这数万的莫斯科乐迷乐得都合不拢嘴了:

“滚石乐队!他们就是我们莫斯科永远的朋友!”

“这支来自华夏的乐队怎么回事,他们是怎么写出这些我们本国乐队都写不出的歌曲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