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项羽与刘邦(1 / 2)

濮阳城外。

中军大营内。

陈婴、项梁、范增三人,正在密议。

项梁目光沉沉道:“濮阳久攻不下,我们再继续围城,好似白白浪费时间,不如撤走,二位觉得如何?”

自从前些时日,陈昭在中军大营来了一阵突杀,便是将楚军的心气给彻底打散,哪怕这些天里重新整顿一番,也是收效甚微。

反倒是自己侄子和沛公处,捷报频传。

因此他想着与其在濮阳城下白白消耗粮草,妄图去吞并城内这支秦军,不如选择将撤离,转进到其他地方,扩充地盘,提升楚军整体实力。

毕竟现在不只存在起义军与秦军之间的斗争,从田荣之事就可以看出,各地义军之间也没有那么融洽。

陈婴直接应答道:“项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没有什么意见。”

对于陈婴的反应,项梁已经习以为常。

不过他带了两万人来投奔自己,属于“带资进组”,自己在做出重大决议前,习惯性地去问上一句。

当然,这次撤退计划,项梁主要是来找范增商议。

“我觉得可以。”范增点了点头,“但项将军应当注意几处问题。”

“范公请讲。”项梁接话。

范增捻须道:“我们将章邯这伙秦军击败了一次,但没有伤及他们的根本,需要提防他们后续重新带来的威胁。而且这次撤走,也要提防对方衔尾冲阵,像是前日那般,最后还有,我们撤离濮阳后,是返回楚地,还是前去与少将军他们汇合?”

哪怕是大胜过后,率军撤退,都有可能猝不及防下遭遇袭击,导致胜势变成败势。

何况项梁这场围城战打得不算成功,撤退的时候更需要小心谨慎。

至于最后那点,则是关注军队接下来的战略走向。

不得不说,范增这三个问题,处处落到了实处,问到了关键。

项梁闻言开始解答。

这就是谋士存在的必要性,有时候谋士不一定非得提出精妙绝伦的建议,也可以提出问题,促使主将复盘自己的计划中,是否存在不完善之处。

万一真问到了某处关键,正好是主将没有思考到的地方,那便可以一起讨论,让计划臻至完美。

当说到最后一处时,项梁有些犹豫道:“我在率军返回楚地休整,和前去与羽儿汇合之间,有些犹豫。我听闻楚地传来不好的风声,想着要不要去处理。”

现在楚国内不少的重要官职,都由项氏子弟来担任。

但信使前来汇报时,说是有人弹劾担任左尹,楚王熊心将其免职,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这个举动没有提前告知项梁,那熊心无疑是想削弱他的权柄,再借机丰满自己的羽翼。

虽然项梁觉得只要自己活着一天,掌握了军权,熊心再怎么闹腾,声势都不可能盖过项氏,只能乖乖当一个吉祥物,但他见着这样的行为,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舒服。

毕竟熊心是自己亲手扶上去的,现在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背刺”,区别在于没有那么明目张胆,而是找到了由头,悄悄的来。

陈婴听着这话,有些不明所以。

什么不好的风声?

后方不是很稳定吗?

他看着面色沉沉的项梁,又望了一眼低头思索的范增,没有选择说出这略显白痴的问题。

片刻后,范增抬起头道:“将军,我们当前的大敌,终究是秦朝,如果能将他们击溃,余下势力可以慢慢收拾。而且除秦之外,您手中掌握的兵力,是这天下最强的了。”

他没有直说,但已经将道理给明确地指了出来。

遭逢乱世,武力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像陈婴那样将手中势力,心甘情愿交出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只要项梁在武力上掌握了绝对的优势,田荣的反复、熊心的诡计,都无济于事。

尚未灭亡的秦朝,则是压在他们头顶上的大山,得要翻过这座大山,他们才能见到海阔天空。

项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范公说得是,那我接下来便不回楚地,先去与羽儿他们汇合,挥师西向,和秦军再战一场。”

范增笑着恭维:“项将军英明。”

项梁伏案写信,然后唤来使者,让其匆匆送出。

……

数骑携信入城阳。

城中的项、刘联军,同时收到了濮阳来信。

“什么?你是说叔父的军队没能打下濮阳,然后准备转进?”项羽微微皱眉,显然没有料到这般情况。

原本叔父让自己率领部分精锐离开濮阳时,他还以为不用过多久,便能传来捷报,没想到等来的居然是撤离的消息。

不过在他仔细想想,围城战确实没有野战好打。

要是把濮阳城内的秦军,铺开放在平原上,自己率领一两万骑兵,便能轻松将他们给全部打崩,没想到放在城内,却是如此难啃。

“少将军,还有一则消息,项将军没有写在信上,但要求我私下告知与您。”信使低声道,“那就是前些时日,有秦将率五百人,冲击我军大营,突杀入城去,提醒您需要提防此类战术。”

项羽一愣:“多少人?”

“大概五百人。”信使犹豫了一瞬后道,毕竟城东大营生乱之后,他是随着项梁登上小丘,把整个过程看得清楚,秦军的士卒绝对没有超过千人,就是在五百左右。

项羽微微眯眼:“然后他们直接冲杀过我军大营,直接入城去了?”

信使尴尬地点头承认。

这事听上去很扯,但确实就是真的。

项羽沉默片刻,笑着道:“我还以为这世上只有我一个人敢于向万军之中冲杀,挥刀斩将夺旗,没想到秦人之中也有这样的将领,日后若有机会在战场上碰见,倒也有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