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了 1(1 / 2)

农历正月初七,大魏新帝亲政第四年初,成都府。

成都府知府王国良就任六年,秉承公正廉洁、富国强民的政策励精图治,将本来一个破破旧旧的与乡县没什么差别的成都府,逐步建设成了西南颇具规模的大省模样。

不论是城镇建设还是人流密集程度,比不上两湖之地的长沙府和武汉府,但不比黄石府、宜昌府差多少了。

反而因为地势之利,便于耕种,还水利发达,水产丰厚,整个成都府仿似凝结了周边的所有地利,泽被这一方百姓。

不仅是经济繁荣,就连一向不被人问津的学之一道也逐渐兴盛,在王大人的提倡下,官学一级级开展下去。各地私塾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头。

今日农历初七,年休结束,是衙门开门放印的日子,官学则会推后三日,初十开学。

毕竟还在新年阶段,连十五都没出,就算王大人再如何迫切,想要尽快培养人才,如何想要填鸭式教学,也不差这两三日功夫。

而这一日所有成都府官学教习被王大人齐聚在府衙后院,寓意激励和展望,希望他们上下一心,用心培养学子,弘扬成都府的人文精神,让乡梓之地不断繁荣昌盛,泽被后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所有教习被王大人激励的满面红光,好像自己一肩担负了整个成都府的兴旺。

王源一表人才,长相清秀,坐在一众留着胡子的先生中显得十分打眼。

知府大人爱才,成都府所有官学加起来几十个夫子全部在座。

最老的将近花甲之年,最小的莫过于王源了。

王源是王知府的本家同宗,王源继父是王大人的同宗兄弟。当年王源的母亲带着他从京都转展南下,回到位于成都府的老家。

奈何老家中外祖父母去世,兄长们分家,好在民风尚算淳朴,几个兄弟匀出了一座老旧土屋以及三分地给母子二人。

王源娘年纪轻轻,长相秀美,在京中是某个府邸的一等丫鬟,但不善农事,又带着一个幼童,靠缝补刺绣为生,生活很是艰难。

王源继父是个鳏夫,死了娘子不久,一个人带着个碎娃娃过得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最后两人见面多了,相同的经历还是互生情愫,反正两个人结了亲,两家合一家。

夫妻二人带着一双儿女反而生活逐渐有了起色。男人是个秀才,有功名在身,做的是教书育人的事情,只是教的是考童生的那些孩子,束修不高,但在乡下也算宽裕。

尤其王源的娘有一手绣活,绣的东西远近闻名,补贴了不少家用,日子过的普通也温馨。

后来继父无意间发现王源极有读书天分,继父琢磨了好久,决定将王源写入王家族谱,因为同姓的原因,姓名不变,却成了成都府王家人。

彼时成都府王家是望族,族里族学数一数二的好,入了族谱就是王家人,王源享受上学的福利。

王源聪慧记忆力好,又勤勉好学,十岁就中了童生,十二岁就考上了秀才,聪慧之名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的,在整个王家都是闻名的神童。

王家族长更加倾心培养,十四岁中了举人,但因尚未成年,一不能考进士,二不能授官,就留在族学里继续学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