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魏通史 20(2 / 2)

太子接受的教育五花八门,只记着父亲交代的富国强兵。在强兵方面孤勇冒进,对其他方面如农事、经济、政权的把控都不如意,百姓辛辛苦苦仅仅过上温饱的日子。

就这样,第二代皇帝也是呕心沥血了,知道自己才能不足,早早大婚,生了八个儿子,精心培养学问,争取出个满腹经纶的治世之才。

只是路子有些偏,学问一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皇帝决断不下谁堪任太子大任,结果几个儿子拉帮结派,斗的乌鸡眼似的,正事不做,全搞了内斗,本就很勉强的朝廷更是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经过不断角逐,有能力的不是死在兄弟手中,就是秋后被皇帝以各种各样的罪名圈禁、流放、遣送回封地。

剩下的就是最不长进的小儿子,文不太成,武不太就,还身体不好,却是硕果仅存。

三代皇帝的头冠落在头上他都还有些迷糊,好在还有老臣辅佐,自己什么都不行,但好在能听进去劝谏。只是谁的劝谏他都听,自己缺乏决断之力。

导致政务往往不通,朝令夕改时常发生,最要命的是皇帝身体不行,久久没有诞下皇嗣。

好在于壮年之时终于得了一子,一高兴,长久绷着的弦就松弛了,身体也就每况愈下,没坚持几年就撒手人寰了。

继位的没有二选,只有一个皇子,不到五岁就坐在了冰冷的皇位上,也就是现在的皇帝。

可怜的小皇帝连每日朝堂上说的话都听不懂,但是其母是先皇的皇后,皇后出生大魏的簪缨世家齐家,齐家是随开国皇帝打天下的忠臣,建国后封镇北侯,先帝选秀时齐家嫡女才貌出众,选为皇后,齐家一跃成为顶流勋贵,还手握实权。

皇帝年幼,齐家势大,直接让皇后垂帘听政,齐家更是占了朝堂三分之一的权势。

另三分之一在太傅手里,太傅一族也是随先帝打天下时,举全族之力倾囊资助物资的世家大族,建国后一直低调,做学问,领国子监祭酒一职,还世代相传,出了两代太傅,是先皇的托孤重臣。

还有三分之一在威远侯姬无良姬侯爷手里。姬侯爷是先帝时期以抵抗东面倭寇有功,以战功封侯的侯爷。 本来实力不显,但幼帝登基,朝堂势力你争我夺,反而能带兵打仗的舍不得己身,南面蛮夷来犯,朝堂谁也不愿意离开权利的争夺,就将抵抗蛮夷的重任丢给了没有后台的姬无良身上。

姬侯爷二话不说,点将出发,本朝第一件大事就是抵抗十万蛮夷,朝廷发兵十万,军械物资都跟得上,仗打得却有些艰难,历时三年才结束,国力变强,但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战胜的军队只剩五万,立刻失了朝廷供养,是姬无良念在众将士跟随自己一场的份上,将队伍打散编入了自己麾下的镇东军,吃镇东军的军粮,不但收服了南征军,还对南面驻地有相当权利的调配权限。

同时姬无良手里的兵马一下子跃到了十五万,力压镇北侯的镇北军十万,成为朝堂新生的一股力量。

好在姬无良本人不但能征善战,还有大义,一些好的举措基本五成以上出自姬侯爷之手,或是通过姬侯爷推动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