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洗冤笔记4(出书版) 全本

宋慈洗冤笔记4(出书版)

分类:灵异悬疑 作者:巫童 字数:9万字 标签:宋慈洗冤笔记4(出书版),巫童 更新:2024-06-22 23:14:49

作者: 巫童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副标题: 客舍凶杀案 出版年: 2024-7-1 页数: 296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宋慈洗冤笔记 ISBN: 9787541169946 编辑推荐 跟随世界法医鼻祖宋慈破奇案、洗冤情、寻真相! ★古风悬疑推理神作 ★微信读书超20万人阅读,9000多人点评,推荐值超90%

  宋慈洗冤笔记4

  作者:巫童

  版权信息

  书名:宋慈洗冤笔记4

  作者:巫童

  联合策划:果麦文化

  * * *

  本书由微信读书出品并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作者: 巫童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副标题: 客舍凶杀案

  出版年: 2024-7-1

  页数: 296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宋慈洗冤笔记

  ISBN: 9787541169946

  编辑推荐

  跟随世界法医鼻祖宋慈破奇案、洗冤情、寻真相!

  ★古风悬疑推理神作

  ★微信读书超20万人阅读,9000多人点评,推荐值超90%,点评人中,每10个读者就有9个推荐本书

  ★火爆微博、小红书、朋友圈、悬疑圈

  ★《唐朝诡事录》编剧、原著作者魏风华力荐

  内容简介

  太学岳祠案、西湖沉尸案、骷髅爬坡案等十多起案件;烧死、勒死、服毒、溺水等二十多种死法;验伤、验尸、验骨等五十多项检验手段……跟随世界法医鼻祖宋慈回到南宋临安,一起洗冤禁暴、追查真相。

  书中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埋藏着重要线索;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可能是破案的关键一环;看似毫无干系的案件,最后才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小说情节曲折,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反转反转再反转,烧脑、刺激、过瘾。不看到最后一页,你永远不知道真相!

  作者简介

  巫童,乐山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曾任某电视台法制栏目记者。自小对宋慈产生兴趣,通读《宋史》《洗冤集录》《折狱龟鉴》《宋刑统校证》等近千万字史料,又广泛涉猎中医、饮食、诗词等领域,五年筹备,五年创作,七易其稿,只为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宋慈及其法治精神。

  曾出版《暗杀1905》《魔术会》等系列小说,均由一线影视公司改编中。

引子

  甲士前后护卫,夏震随行在侧,韩侂胄乘坐的轿子逐渐远离了刘太丞家。

  “当日你入宫面圣,举荐宋慈查案,此事我未予追究。”帘布垂遮的轿厢之中,韩侂胄声音低沉,“如今你在刘太丞家露面,公然替宋慈解围,是越来越不把我这个叔公当回事了。”

  韩絮也身在轿厢之中。她倚靠壁板,微低着头,不久前在医馆里那副讨人喜欢的乖巧模样,此刻已是分毫不见。

  原来当初何太骥死在岳祠后,韩侂胄的本意是让时任浙西提点刑狱的元钦接手此案,然而韩絮听说宋慈在岳祠当众辨析案情的事后,入宫求见皇帝赵扩,极力言说宋慈公正无私,请求让宋慈戴罪查案,自证清白。出于已故恭淑皇后的缘故,赵扩对韩絮甚为宠爱,破例答应了这一请求。韩侂胄在宫中多置眼线,很快获知了此事,彼时的他不认为区区一个太学生能掀起什么风浪,又想着此案牵连杨家,让宋慈出面查案也好,倘若出了什么岔子,一切罪责皆可推到宋慈这个外人身上,于是顺水推舟,迎合上意,也出面保举宋慈查案。

  “叔公是要做大事的人,”韩絮开口了,声音很轻,“何必非要与一个学子计较?”

  “你也知道我要做大事。”韩侂胄加重了语气,“你虽为郡主,受圣上宠爱,可你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当年若没有我,你姐姐能当上皇后?你能做得了郡主?北伐当前,㣉儿不懂事也就罢了,连你也来给我添乱。”

  “我从没有添乱之意。宋慈对叔公多有得罪,但他为人耿介,品行端直,这么做只是为了查案。还有当年他娘亲那起旧案,我也是有所耳闻……”

  听到韩絮言语间维护宋慈,还提及宋慈亡母的案子,韩侂胄的脸色越发难看,忽然喝道:“停轿!”

  行进中的轿子一下子止住,停在了灯火如昼的大街上。

  “你下去吧。”

  “叔公……”

  “下去!”韩侂胄眼睛一闭,似在极力克制心中怒火。

  韩絮面若冰霜,点了点头。她不再多言,掀起轿帘,自行下了轿子。

  站在街边,目睹韩侂胄的轿子在众甲士的护卫下沿街远去,韩絮不禁仰起头来,凝望着漆黑无尽的夜空。当她再低下头时,繁华的临安街头,被甲士分开的行人早已合流,恢复了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她在这份热闹中默然转身,朝锦绣客舍的方向慢行而去。

  就在韩絮往前行走时,其身后不远处,两个醉汉勾肩搭背,正晃晃悠悠地走在街边。

  “若是教我知晓,那日在……在侍郎桥上,是哪个浑蛋推我下河,看我不……不打他个半死!”左侧的醉汉身量稍高,脸上长了不少麻子,看起来年纪尚轻,说起话来却很是粗鲁。

  右侧的醉汉个头瘦小,生得獐头鼠目,竟是曾因杨茁失踪案入过狱的窃贼吴大六。吴大六看起来比左侧醉汉年长了十多岁,笑道:“我说贾老弟,这都好些天了,你这口气还没消啊?”

  “如何消得了?”左侧醉汉名叫贾福,恶狠狠地说道,“一提起这事,我便气不打一处来!”

  原来不久前的初十深夜,他在青楼吃醉了酒,回家时赶上下雨,衣服鞋子很快被淋湿了。他瞧见街边屋檐下有个乞丐蜷缩着身子在睡觉,天寒地冻的,那乞丐还穿着一双木屐,裹着不知从何处捡来的襦袄。虽然襦袄和木屐都很老旧,但看起来还算干净,应该是刚捡来没多久,最为重要的是,这两样东西都是干的。他当时酒劲上头,想到自己全身湿透,竟莫名起了恨意,眼瞅着周围没人,便朝那乞丐狠踹了几脚,将襦袄和木屐抢了过来。他蹬着木屐,拉起襦袄遮头挡雨,醉醺醺地往前走了一段路,来到了侍郎桥头,忽见桥上有人正打伞赶路。当时已是后半夜,又因为夜雨湿冷,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打伞的,他想也不想,追上去钻进伞下,本意是想借伞避避雨。哪知那人根本没瞧他一眼,忽然用力一挤,将他撞下桥、摔进了河里,这下他从头到脚、里里外外湿了个透。等他骂骂咧咧地爬上岸时,那打伞之人早已不见了踪影。虽然此事过去了好几天,但他越想越气,忍不住张牙舞爪,对着身前乱踢乱打,便如抓住了那打伞之人一般殴打泄愤。这几下发泄之后,他忽然手脚一顿,直勾勾地盯住了前方。

  吴大六见贾福双眼放光,顺着向前望去,瞧见了前方不远处的韩絮。韩絮衣饰华贵,身姿婀娜,即便身在往来不绝的人流之中,仍是尤为出众,惹人注目。

  “贾老弟,你可少看几眼吧。”吴大六勾紧贾福的肩膀,“这等天鹅肉,你是吃不到的,看了也是白搭。”

  “你这是……骂我是癞蛤蟆?”贾福突然恼了,一把推开吴大六,“我家里那老不死的,过去在宫里当过差,得了不少钱财,只是不知被他藏在了哪里……哪天让我得着这笔钱财,你看我吃得着这天鹅肉不!”

  撂下这话,贾福不再搭理吴大六,一个人气冲冲地走了。吴大六也不追赶,瞧着贾福离去的背影,鼠眼一眯,不屑地冷冷一笑,用力甩了甩搭过贾福肩膀的手,好似那手沾染了污秽,非得甩干净不可。

  贾福和吴大六分开后,并未立刻归家,而是一路远远跟随着韩絮,一直跟到了锦绣客舍,眼看着韩絮走进了客舍之中。他在客舍门外站了好一阵,用力地咽了咽口水,方才摇摇晃晃地离开。

第一章 破鸡辨食

  上元节当天,偌大一个锦绣客舍安静得出奇,当宋慈走进客舍大堂时,映入眼帘的只有掌柜祝学海一人。附近的太学正在举行盛大的视学典礼,住客们大都赶去了那里,毕竟谁都不想错过一睹圣容的机会,就算见不到皇帝真容,能见识一下万人空巷的泼天热闹,下半辈子的谈资便有了。客舍里的伙计们也是这般想法,祝学海便让伙计们都去了,只他一人留了下来。这家客舍是他的命根子,总得有人留下来照看,且以前客舍曾被偷过很多次,他也是被偷怕了,可不想再被窃贼光顾,再说住客也没全走光,还有一位客人留在客房里,一直没有出来。

  “宋大人。”祝学海正在柜台整理账本,一眼便认出了来人。

  宋慈点了一下头,径直向行香子房走去。祝学海没有过问宋慈的来意,甚至没向宋慈多瞧几眼,继续埋头整理那几册账本,尽管那几册账本早已叠放得整整齐齐。

  宋慈来到行香子房外,叩响了房门。

  “进来。”房中传出了韩絮的声音。

  门未上闩,宋慈一推即开,只见床头一面铜镜前,韩絮手持金钗,正在梳绾发髻。韩絮并未回头,朝镜子里看了一眼,道:“宋公子,你来了。”

  宋慈一入房门便止步,就那样隔着一段距离,望着韩絮的背影,道:“郡主带话与我,不知是何用意?”

  原来方才宋慈与刘克庄、辛铁柱等人一起等在前洋街上,准备在圣驾离开时拦驾上奏,以求得虫达尸骨一案的查案之权。然而就在等候之时,忽有一人挤进人群,来到宋慈的身边,悄声道:“宋大人,行香子房的客人有请,让小人转告你三个字——禹秋兰。”

  宋慈急忙转头,见传话之人是上次去锦绣客舍查案时,那个在行香子房外偷瞧韩絮洗浴的伙计。那伙计传完话后,飞快地挤出人群离开了。宋慈原本平心静气地等待着,这一下却是心绪急剧起伏,只因“禹秋兰”这三个字。他已经很多年没听人提起这三个字了,那是他已故母亲的姓名。他不知行香子房的客人还是不是韩絮,但既然提及了他母亲的名字,无论对方是谁,无论是何目的,他都要去见这一面。他留刘克庄在前洋街,也没让辛铁柱随行,独自一人来到了锦绣客舍,来到了行香子房。

  韩絮没有回答宋慈这一问,道:“数日之内,这已是你我第三次见面了。宋公子,你当真不记得我了?”

  宋慈的目光落在铜镜上,望着镜中的韩絮,没有说话。

  “绍熙元年三月,”韩絮梳绾发髻的手一顿,轻声提醒了一句,“百戏棚,林遇仙。”

  宋慈忽然神色一动,像是猛地一下想起了什么。绍熙元年是十五年前,那一年的阳春三月,正是他随父母初次踏足临安的时节。他怔怔地望着铜镜,只觉镜中本就模糊的身影,变得越发迷离惝恍。恍惚之中,他仿佛看见了五岁的自己,踮着脚尖,出现在铜镜深处……

  “娘,这镜子好清楚呀!”

  “娘,这只浴桶和我一样高呢。”

  “娘,墙上这么多字,写的是什么呀?”

  初次踏足京城临安,入住这么好的客舍,时年五岁的宋慈在行香子房中奔来跑去,这边瞧瞧,那边看看。禹秋兰站在衣橱前,将原本已算干净的衣橱仔仔细细地擦拭了两遍,擦拭得一尘不染,这才将叠好的衣物鞋袜一件件地放入衣橱。她不时转头瞧一眼宋慈,见宋慈站在墙角,一边倚靠着屏风,一边看着墙上的题字。那屏风收折起来,立放在墙角,若是倚靠得太用力,说不定会有倒下的风险。禹秋兰还没来得及提醒宋慈,便听宋巩的声音响起:“慈儿,别靠着屏风,小心倒下来打到你。”

  禹秋兰朝宋巩看了一眼,眼角几缕皱纹舒展开来。她与宋巩做了多年夫妻,一直不得儿女,直到宋巩四十来岁,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宋慈一天天长大,年年岁岁安然无恙,对她而言已是莫大的幸福,如今宋巩入京通过了有着“春闱”之称的省试,只剩下最后一轮殿试,可谓又是一大喜。大宋殿试原本是要黜落士人的,然而在仁宗朝时,有个叫张元的士人,因多次殿试落第,愤而投奔西夏,替西夏出谋划策,接连大败宋军,致使大宋朝廷震动,君臣不安,于是仁宗皇帝下诏“进士殿试,皆不黜落”。自那以后,只要入京通过省试,便可成为进士,殿试只列名次,参加殿试后皆可做官,如此一来,对每个士人而言,通过省试便成了天大的喜事。宋巩为此特意在殿试之前,将他们母子二人接来临安,共享这份喜悦。禹秋兰自然是欣喜的,她见过丈夫寒窗读书十余载的苦,见过丈夫多次科考落第的难,尤为明白丈夫达成所愿的不易。宋巩特意选择了锦绣客舍落脚,一来这家客舍颇具规模,又以干净整洁出名,房钱还比其他同等大小的客栈便宜,妻儿难得来一次临安,他想让妻儿住得舒适些;二来这里紧邻太学,他早年在蓝田书院求学时的同窗好友欧阳严语,如今是太学的学案胥佐,正好方便与其往来叙旧。

  对于年幼的宋慈而言,临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白天里,他随父母前往西湖游玩,入夜后,又一起逛了城中的夜市。西湖天造地设般的美景,年幼的他还不懂欣赏,但夜市就不一样了。各种好吃的好玩的,诸如香糖果子、水晶角儿、行灯画烛、时文书集等,可谓琳琅满目,这般夜市是家乡建阳小城从没有过的。他吃了很多,玩了很久,又见父亲精挑细选了一支银簪子,亲手插在母亲的头上,母亲为此脸颊发红,看得他嘻嘻发笑。他又听父亲说,临安本地人在夜市上吃饱喝足后,大都会去勾栏瓦舍,那里百戏杂陈,雅俗共赏,尤其近来有一位声名鹊起的大幻师林遇仙,每晚都在中瓦子街的百戏棚表演,其幻术奇异绝伦如神仙妙法,无数人争相前去观看。只是这头一天游玩得实在太累,父亲打算第二天晚上再带他和母亲去观看幻术,还说之后再挑个天气晴好的日子,一起去城北的浙西运河,听说运河对岸有一片桃林,三月里花开正好,正是赏花的好时节。宋慈为此满怀憧憬,非常兴奋,过了好久才睡着。

  翌日天明,早市开张。宋慈早早醒来,随父母一起上街吃早饭。他吃着热气腾腾的七宝粥,心里却惦记着林遇仙的幻术,只盼白天快些过去,夜晚赶紧到来。就在一碗粥快吃尽时,他忽然听见身边传来瓷碗摔碎的声音,接着一个孩童以尖锐的声音叫道:“这么难吃的东西,也配叫七宝粥?我家狗吃的都比这好!”

  宋慈随声转头,只见洒了一地的七宝粥前,站着一个服饰华美的孩童。那孩童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摔了碗就要走人,身边跟着一个矮壮汉子,瞧起来像是其下人。

  粥铺摊主忙道:“小公子,这粥钱……”

  说着,粥铺摊主想上前拦下那孩童。

  那矮壮汉子突然左手一抬,一把掐住粥铺摊主的下颌。粥铺摊主被迫仰起了脖子,连连摆手讨饶。那矮壮汉子松开了手。粥铺摊主捂着下巴,又惊又怕,再不敢阻拦,至于粥钱和摔碎的瓷碗,那是半句也不敢再提。那孩童朝地上的七宝粥啐了一口唾沫,一脚将地上的瓷碗碎片踢飞老远,这才掉头离开。那矮壮汉子的右手一直拢在袖中,左手摸出几枚铜钱,丢在洒满一地的七宝粥里,随那孩童而去。

  那孩童便是韩侂胄的养子韩㣉,彼时方才十岁。韩㣉本是韩侂胄故人之子,是由韩侂胄的妻子吴氏做主,将其收为了养子。虽说是养子,可吴氏一直不能生育,于是将韩㣉视如己出,对其甚是宠溺。吴氏乃太皇太后的侄女,韩侂胄能成为外戚勋贵,官至知閤门事,都是仰仗太皇太后之力,因此对吴氏宠溺的这个养子,他从来不敢过多管教,以至于韩㣉小小年纪,便养成了顽劣霸道的性子。今日一早,韩㣉离家外出,想着来早市上找些好吃的,再四处寻些乐子,哪知吴氏得知他离家,立刻派了虫达跟来。虫达孔武有力,身手了得,说是下人却又不是下人,更像是韩家私养的门客。韩侂胄和吴氏不管有何差遣,虫达都能办得妥妥当当,所以韩㣉每次离家外出时,吴氏怕韩㣉出事,都会差遣虫达跟随,以便随时随地保护韩㣉,只是虫达为人冷言寡语,不似其他下人那样百般讨好韩㣉,因此很不得韩㣉的喜欢。韩㣉每次离家,都会想各种法子甩掉虫达,可虫达总能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他身边。今早虫达又跟来了,他大为扫兴,吃什么都没胃口,还被七宝粥烫了嘴,气得他当场摔碗走人。

  韩㣉刚一离开粥铺,虫达的脚步声便紧随而至,令他大为烦闷。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人,挑着鸡笼,步履匆匆,与韩㣉错身而过的瞬间,鸡笼稍稍蹭到了韩㣉的衣服。韩㣉嘴巴一歪,一把将那老人拽住。

  那老人得知自己不小心撞到了韩㣉,连忙赔不是,想要离开。韩㣉却不让那老人走,朝左右鸡笼各瞧一眼,见是六只肥鸡,羽毛齐整鲜亮,道:“你这鸡哪来的?”

  那老人答道:“这些鸡是小老儿自家养的……”

  “你家养的?”韩㣉哼了一声,“这分明是我家的鸡!”

  “小公子莫要说笑,这些鸡是小老儿一天天喂大的,今早刚从鸡窝里抓出来,赶着来早市上卖个好价钱……”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