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红衣校尉曹郎君(1/4)

 开头1500字是交代时代背景,不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直接跳过,从下一个分隔线之后开始阅读。

 ------------

 前朝天佐四年,梁王朱晃篡位称帝,建立梁国。各路藩镇皆视梁国为闰,天下分崩。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雍反梁。

 天佐五年,晋王李克雍去世,其子李存勗即晋王位。

 天佐七年,朱晃欲夺成德、义武两镇。成德节度使王荣、义武节度使汪处直向晋国求援。

 天佐八年,晋军大破梁军,成德、义武两镇倒向晋国。同年,卢龙节度使刘寿光僭越称帝,李存勗以平叛为名,进攻燕地。

 天佐九年,刘寿光向梁国求救,朱晃援军为晋军所败。朱晃生病,被其子朱友贵弑杀。

 天佐十年,朱友真政变,夺取帝位。同年,晋军破幽州,俘刘寿光。河北大地大部归于晋国。

 天佐十二年,魏博节度使杨世厚去世,朱友真欲将魏博分为两镇,魏博兵变。

 天佐十三年,晋国趁机进取魏州,后又攻占德州、澶州。河朔三镇全部归于晋国,梁晋强弱逆转。

 天佐十四年,寿州刺史陆文进叛附齐丹国,引齐丹军南下幽州。李克雍养子,大将李嗣原北上救援,大败齐丹军,解幽州之围。

 天佐十五年,李存勗率军攻梁,大败。后以骑兵突袭,反败为胜,亦伤亡惨重,撤回河北。

 天佐十七年,河中朱友前归降晋国。

 天佐十八年,成德张文理煽动兵变,义武汪处直引齐丹军南下,定州陷入齐丹军围困。

 天佐十九年,晋军大败齐丹军,解定州之围,并乘胜追击至幽州。

 天佐二十年四月,李存勗接受劝进,在魏州称帝,国号为魏,改元同辉。追赠其父李克雍为太祖武皇帝。

 同辉元年十月,魏军渡河攻梁。李嗣原进取郓州,一战而胜,克中都。李嗣原提议兵贵神速、急袭汴州,梁军不战而降。不久,梁国灭亡,魏国迁都洛阳。

 同辉二年,魏国遣使入川,麻痹蜀王王宗衍。同年,昭义军作乱,李嗣原讨伐潞州,叛乱平定。同年,岐国上表称臣。

 同辉三年九月,魏国派军自凤翔走大散关入川,讨伐蜀国。另派荆南军攻取夔、忠、万三州。

 同辉三年十月,魏军攻克威武城,凤、兴、文、扶四州降魏。魏军兵临兴州,梓、绵、剑、龙、普五州降魏。武定、山南、阶州献城投降。天雄军欲攻打魏军,不成,以秦、陇二州降魏。

 荆南军乘势率军逆流而上,蜀将张武以铁索横江,大败荆南军。不久,张武闻北路兵败,以夔、忠、万三州降魏。

 同辉三年十一月,魏军至利州,蜀军弃城而逃。魏军向剑、绵、汉三州推进,遂、合、渝、泸、昌五州降魏。魏军至绵州,绵江浮桥被蜀军破坏。魏军骑马渡江,入鹿头关,攻克汉州,直逼成都。

 同辉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魏军抵达成都。翌日,蜀主王宗衍出降,蜀国灭亡。

 同辉四年二月,邺都叛乱,李嗣原前往平叛。刚至魏州城下,所部哗变,与叛军一同挟持李嗣原,逼其为帝。李嗣原逃出魏州城,招拢散兵,后在女婿石敬唐及手下将领的劝说下起兵清君侧。

 李存勗闻讨伐军有变,亲率大军趋汴梁。途中闻李嗣原已入汴梁,仓皇撤退,至荥阳,士卒已逃散大半。刚至洛阳,郭从廉率部哗变。

 同辉四年四月初一,李存勗亲率近卫骑兵出战,中流矢而亡,年四十二岁。初三,李嗣原入洛阳,被群臣拥戴为监国。不久,在李存勗灵柩前即皇帝位,改同辉四年为天晟元年。

 李存勗在位三年,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葬于雍陵。

 其在位期间,纵容皇后干政、骄淫无政、宠信伶宦、横征暴敛、重视门第、疏远群臣。大将李嗣原忠心耿耿,亦遭到猜忌。

 天晟元年,群臣劝李嗣原更改国号,李嗣原以兄终弟及为由否决。

 李嗣原即位之时,前朝所裂诸国,仅余魏、吴、楚、汉四国。吴、楚、汉偏居南方,魏称其为南吴、南楚、南汉。江北大地大部归于魏国,魏国已独得半壁江山。

 天晟二年,李嗣原命卢台军备御齐丹,卢台军哗变,被朝廷镇压。李嗣原下令将卢台乱军处斩,魏博骄兵自此被除。同年,李嗣原重整禁卫六军与侍卫亲军。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章 红衣校尉曹郎君(1/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魏寻匣传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大魏寻匣传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