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红衣校尉曹郎君(2/4)

 天晟三年,义武节度使王都引齐丹国为援,据定州反叛。李嗣原派军平叛,先破王都与齐丹联军,再破齐丹援军,将王都与齐丹军围困于定州城。

 天晟四年正月,定州城中粮尽,王都等欲突围,未遂。二月,王都全族自焚,齐丹军被俘,定州之乱遂平。自此,魏国北方暂无掣肘。

 ------------

 天晟四年三月,大魏国都洛阳。定州之乱平定的消息传回洛阳,当今圣上封赏有功之臣,满城欢庆。

 洛阳城中最热闹的南市,无数小商小贩当街叫卖,酒馆客栈座无虚席。左卫校尉曹议亦与同僚在酒馆中庆祝升官之喜。

 这曹议天佐八年生人,河北真定人,本名徐议,幼时父母便死于战乱。

 曹淑妃之兄曹盛在平定河北的战争中不幸丧生,却没有留下子嗣。曹淑妃见徐议生的机灵可爱,便代兄收子,将年仅四岁的徐议收为义侄,改名曹议。

 曹议从小被曹淑妃养在身旁,和诸皇子一同读书、习武。自身又聪明伶俐,天赋异禀,四岁读书,六岁习武,所学无所不精,触类旁通。

 天晟元年,当今圣上李嗣原登基,年仅十六岁的曹议便被封为左卫校尉,朝议郎,骁骑尉,官居正六品上。

 次年,皇上重整禁卫六军和近卫亲军,又加封曹议为朝散大夫。当时左卫之中对曹议多有议论之声,认为曹议仅凭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便官居校尉。曹议硬是靠着高超的武艺,得了个勇冠左卫的称号。

 之后曹议屡立新功,诸军议论之声彻底消除。天晟三年,王都叛乱。曹议更是敏锐的捕捉到王都在京城中的奸细。定州之乱平定之后,皇帝大封有功之臣。曹议被加封朝议大夫,视同正五品下。

 今日,曹议便是被左卫同僚起哄,在南市宴请诸位同僚。还被同僚要求一定要穿上橙红色的官袍,令得曹议颇为尴尬。

 说起官袍,本朝沿袭前朝制度。三品以上着紫袍,佩金鱼袋。四、五品着绯袍,佩银鱼袋。六、七品着绿袍,八、九品着青袍。

 前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说的便是他被贬江州司马,只能着青袍哭泣。

 其中稍有不同的是,官阶越高,官服的颜色越深。比如同为绯袍,四品为朱红色,而五品则为橙红色。

 曹议所任左卫校尉初为正六品上,着墨绿色官袍。而再高一级的左卫郎将已经是正五品上了。如果不另派它任,仍在左卫任职,便只能通过加封散官和勋职来提升官阶。

 所以同为校尉,便有的着绿袍,有的着绯袍,被坊间戏分为绿衣校尉和红衣校尉。

 这红衣校尉在京城之中数量不少,但年不足二十,又长得俊俏的少年红衣校尉,在洛阳城中却只出现过两位。

 一位是工部侍郎郑奇玟之子,右金吾卫校尉,郑源。另一位便是我们的主人公,曹议。

 他们就像是这洛阳城中女子的偶像,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骚乱。坊间还给他们两人起了绰号,是为红衣曹郎和红衣郑郎。

 而郑源比曹议年长三岁,今年已经二十二岁。所以如今这洛阳城中的红衣少年郎便只剩下曹议一人。

 随着曹议的年龄渐长,身形长开,身躯愈发的伟岸,但样貌却越来越俊俏。配上橙红色的官袍,更显得明艳迷人。弄得曹议如今都不敢穿着官服出门。

 如今曹议正与同僚在酒楼中觥筹交错,但曹议却是以茶代酒。

 要说这曹议什么东西都是一学便会,偏偏这酒量却一直练不出来,人称三碗便倒。这升官宴为了让同僚同意以茶代酒,这才被众人轰笑着穿起了官服。

 就在众人酒意正浓,谈兴大起之时,一阵骚乱声却引起了未曾饮酒的曹议的注意。

 只见从十字街一头跑来一群一看就不是善类的糙汉。一众从穿着来看应该是洛阳县捕快的人追赶在后。

 就在这时,从十字街另一头又涌出一批捕快,将这群糙汉前后夹住。领头那人身着深青色官服,显然是一名八品县官,应该是洛阳县尉。

 这人正是刚上任没几天的洛阳县尉,张楷。

 张楷天佐七年生人,今年正好二十岁。其父本是军中一员偏将,在去年平定定州之乱的过程中不幸阵亡,张楷因此被荫蒙了个从八品下的洛阳县尉。

 张楷的父亲身形异常高大,但张楷却更加效母。这并不是说张楷身材矮小,而是与父亲相比,张楷只是寻常男子的身高。

 但这张楷的长相也随了母亲。其母刘氏正是因为长有倾城之资,才被张楷的父亲抢来做了妻子。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章 红衣校尉曹郎君(2/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魏寻匣传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大魏寻匣传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