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泰晤士报的‘青年作家评选’56(1 / 2)

国家的昌盛往往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大英帝国的文化和它的国力一样正值巅峰,四下征服。除了沙俄因为有三位大文豪级别的作家,勉强可以与之抗衡外。只能叫出一个马克·吐温的美国,已经成了英国的文化殖民地,用来出口国内的图书。

但夏恩还是没想到过自己能够这么快卖出海外版权。这无疑要感谢威廉·海涅曼的运作。

“然后是您的新作,《魔山》。”

海涅曼从公文包里拿出文稿,“我已经把您给我的部分看过了。文辞很优美,厚重而朴实,有巅峰时期特罗洛普的感觉,读者会喜欢的。至于您写作的,关于疗养院的故事,足以让人眼前一亮。里面发生的事情细致而深刻,会让读者对其中的内容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如果是我,我在看完开头之后,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书。”

夏恩呷了一口咖啡,他能感觉到海涅曼的话没有说完。

“但是,我不得不说一些丧气话,”海涅曼锐利的目光明亮着,“如果这是一本像《面纱》一样的爱情小说,我现在就会告诉您,他一定会大卖特卖!但像《魔山》这样忧郁而深刻的作品,里面有不少精神分析和梦境幻想的内容,它们虚无而模糊的气质恐怕会让不少读者望而生畏。从斯特恩到梅瑞狄斯的英国小说,证明了我们的民族天性喜爱幽默和喜剧。魔山这种带有悲剧性气质的小说,注定不会是一本能让他们本能喜欢的作品。”

悲观者往往正确。

如果说夏恩是悲观主义者,那威廉·海涅曼往往比他更加悲观。

“那意味着,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比《面纱》更多。”夏恩很快明白海涅曼话中的关键。

“是的。”

“多找一些名人写作推荐序怎么样?”夏恩问,“名气往往和销量是直接挂钩的。如果能得到亨利·詹姆斯,托马斯·哈代的推荐序,哪怕是对我一无所知的读者,也会愿意买一本书去试试。对吗?”

“我会去做的。”威廉·海涅曼回答,“说到这里,上次的沙龙,你和托马斯·哈代相处得怎么样?”

这个问题让夏恩稍微有些尴尬,他动了动嘴角回答:“我没能认出托马斯·哈代先生。”

“您不用谦逊,”威廉·海涅曼道,“我听说了,托马斯·哈代先生称赞您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不是吗。也许,这次他会愿意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我没有您那样的信心。”夏恩苦笑。托马斯·哈代大概是因为听了夏恩对托尔斯泰的评价,想法和夏恩差不多,才会有那样的断论。但一时戏言,不一定能够当真。“您觉得萧伯纳怎么样,海涅曼先生。如果您需要,也许我能说服他写一篇推荐序。”

“您认识萧伯纳?”威廉·海涅曼有些诧异。

“数面之缘,”

夏恩回答,“如果我求他,他大概不会拒绝。只是会欠他一些人情。我觉得为了第一本书的顺利发售,欠下一些债务是可以考虑的。”

“那再好不过了!”威廉·海涅曼回答。

“此外,借助《面纱》的优势,顺便带一带魔山怎么样?”

夏恩又提出另一个想法,“我们可以举办一次《面纱》的签售会,顺便推广魔山。”

“这恐怕不行,”威廉·海涅曼反对,“面纱的读者不一定会喜欢魔山。”

“但就算只有少量的读者转化过来,也能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开局不是吗?”夏恩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