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曾骅想干什么(1 / 2)

北影厂的早上。

王维民急匆匆地走着,一路上不停地有人打招呼。

“王导演,《瞧着一家子》拍得真好看。”

“哈哈,都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王导演,你又给我们北影厂争光了。”

“谢谢。大家都在为北影厂争光。”

“王导演,听说文化部明年的优秀电影作品,已经内定《瞧这一家子》?”

“哈哈,1977年都还没过完,你就说起1978年的事,我那知道去。”

王维民心里有数,这部电影多少能捞个奖,关键看1978年其它厂出的电影。要是都弱,那就拿大奖。要是都强,那奖励名次会靠后点。

不过这些不是她考虑的,现在王维民一门心思是把北影厂1978年最要紧的任务,《大河奔流》拍出来。

张锦玲等同志为了这部片子,借调到北影厂都两年了,再等下去,人家都要结婚生娃了。

王维民噔噔进了办公楼,来到厂长王洋的办公室。

“小王来了,先坐会,我打个电话。”王洋抬头看到门口的王维民,捂着话筒,叮嘱了一句,指了指旁边的单人沙发。

“喂!我在呢,在呢!”

现在的电话,通话质量很差,你不大声喊,对方很难听清楚你说话。

“老许同志,大家都缺好剧本,你们上影厂缺,我们北影厂也缺,可好剧本不是自来水,水龙头一拧,它就来了...

好,好,我会记住的,放心好了。”

王洋咣当一声挂掉了电话。

“上影厂的老许,看了我们拍的《瞧这一家子》后,打电话来狠狠地夸了一通,然后转弯抹角地想邀请曾骅同志,替他们写个剧本。

哈哈,我怎么可能被他的糖衣炮弹击倒呢。”

王洋高兴地说着,给王维民倒了一杯热茶,然后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

“现在百废待兴,许商楚同志一眼就看出我们电影工作目前最大的问题,缺好剧本!”

王维民双手捧着茶杯,“许厂长目光敏锐。时代在改变,我们以前写的很多剧本都不能用了,后面拍什么电影,很多同志都是迷茫的。

小曾的这个剧本一推出来,有点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

王洋点上一支烟,抽了一口,“没错。小曾的这个剧本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思路,拍人民群众身边的故事,拍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

王维民马上附和了一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王洋得意地仰首哈哈大笑。

笑完后他脸色慢慢转正,“《瞧着一家子》上映后,各地报纸上陆续刊登了相关的文章,部分是赞扬,部分有赞扬也有批评。但是有些报纸,写的文章很尖锐啊。”

王维民点点头:“王厂长,那些文章我看都过。我觉得啊,还是这些所谓的评论家,困在过去的岁月里,思想僵化了,一时半会还扭转不过来。”

王洋目光深沉地说道:“现在刚召开十一大,上面有风声,但是风向有点飘忽不定。有人可能又在投机啊。”

“王厂长,小曾说的好,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王洋默然了一会,最后也点点头,“对,大潮向前,是挡不住的。不过我们不能光由着他们汪汪吧。我的想法是让曾骅写篇文章...”

话还没落音,王维民从口袋里掏出两张草稿纸,递给王洋。

“什么?”

“这是小曾把他在文学编剧组评审时说的话,还有看毛片时说得那番话,整理了一下,写成了这篇文章。”

王洋接过来,当头第一句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这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在1961年6月19日,北都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的讲话。

风木与悲,音容宛在...”

王洋脸色一振。

好家伙,文章一开头就祭上了天地玄黄玲珑塔,诸邪避退。

“....是的,我就是想拍这么一部电影,告诉全国人民,中国又充满了阳光!笑容又回到我们人民群众的脸上。

现在是时代的春天。阳光明媚,祖国大地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就是我创作时的唯一想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