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东汉末年(2 / 2)

“就是那个平阳公主。”

“那卫大将军的家乡也在这里了?”赵兴不知道大将军卫青的家乡在哪里,但他知道,卫青曾经是平阳公主家里的骑奴,所以他就大胆地猜了一下。

“当然了!”喜子得意洋洋地说道。

“卫大将军率兵北击匈奴,七战七捷,打得匈奴抱头鼠窜,何其英雄也!”

“唉”,喜子叹了口气,说道“可惜啊,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了,今天的大汉已不复往昔的荣光。如果大将军还活着,看那些匈奴人、羌人,他们谁敢闹腾?”

喜子已经说的够明白了,现在是大汉朝。大汉四百年,分为西汉和东汉,各约二百年,中间还夹了一个短命的新朝。卫青生活在西汉前期的汉武帝时期,他死后的几百年,最早也只能是东汉中期,这说明现在应该是东汉中期或晚期,大约有一百年的时间跨度。

“不说大将军了,我们继续说地名。霍县、杨县、平阳这几个县统归河东郡管辖。”

秦汉时期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制,郡直辖于朝廷,相当于现在的市。从面积上说,那时候的郡比较大,大的郡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小的郡也差不多有现在的几个市大。郡下面设县,和现在的县差不多,但面积上同样很大,很多县到现在都变成了市。到了东汉末年,为了平定各地的叛乱,原来只有监察权的州刺史获得了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郡县两级制逐渐演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制。

“河东郡、河东郡……”赵兴一边重复一边琢磨:“这河东郡和山西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河指的是黄河,这说明河东郡在黄河以东,但黄河是几字形,有两竖,河东是在哪一竖的东面呢?”

喜子在平阳的南边画了一个圈,说道:“这里是河东郡的治所安邑,距离我们这里大约五百里。”

“安邑、安邑。”赵兴从来没听说过安邑这个地名。

喜子在平阳和安邑之间画了一个圈,说道:“这里是临汾。”

“临汾。”听到临汾两个字,赵兴的心一动,问道:“这里一定有一条河叫汾水了?”

“这里确实有一条河叫汾水。”

黄河有两条重要的支流,一条叫渭水,一条叫汾水。汾水在黄河几字形右边那一竖的东侧,总体呈南北走向,流经山西省。赵兴知道汾水的位置,再联系到“河东”两个字,算是基本上搞清了河东郡的大致位置。

赵兴心想:“地点已经搞清楚了,但时间还没有搞清楚,现在到底是东汉中期还是后期呢?这里有这么大一伙强盗,这在中期繁荣时期是不可想象的!看来应该是晚期了!天啊,我不会穿越到东汉末年了吧!”

东汉末年,一个极其恐怖的年代!兵戈四起,灾荒连年,数不清的老百姓死于非命,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当时最恰当的描述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东汉人口最多时达到了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期,人口只剩下了几百万,十室九空绝不是文人杜撰出来的,而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写照。赵兴是一个三国迷,对这段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

赵兴喜欢三国游戏不假,但要让他亲自到三国时期走一遭,你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愿意,因为那还真不如直接打死他。作为一个东汉末年的普通百姓,如果能得以善终,绝对是人品爆棚,因为他们根本躲不过连年的战争、瘟疫、旱灾、蝗灾、水灾。作为一个穿越者,赵兴完全不了解当时的情况,没有任何生活经验,活下来的几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赵兴转念一想,汉末的乱世有好几十年,如果是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情况也不至于太糟。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弄清楚现在是哪一年?不过这没法直接问,因为汉代用的不是公元纪年,而是黄帝年号,作为现代人的赵兴,不可能记得住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年号。赵兴倒是知道汉桓帝、汉灵帝、汉献帝等称呼,但这些都是谥号,死后才有的,活着的时候不能这么叫。

从地名上已经问不出什么了,赵兴准备从人名入手,看看是否能问出些什么。

“喜子兄,这河东太守是何人?”官太小的、名气太小的,赵兴不可能知道,就没必要问了,直接从两千石的太守问起。

“陇西人董仲颖。”

“董仲颖、董仲颖……”赵兴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儿熟,念叨了两遍,突然想起来,董卓字仲颖,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喜子,问道:“此人莫不是叫董卓?”

“没错,正是此人!”

董卓什么时候当的河东太守,赵兴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此时的董卓还不是日后那个权倾朝野、臭名昭著的董卓,也就是说现在很可能是汉灵帝时期,汉献帝还没有登基。不过既然董卓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相信那一天也不远了。赵兴本来还抱有侥幸心理,可这个答案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彻底击碎了他的幻想。

老天啊,你如果想让我死,为什么不痛快一点,非得把我折腾的死去活来吗?我赵兴这辈子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啊!为什么你要这样折磨我?

赵兴刚刚看到一点儿希望,转眼间又破灭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