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开唐正一品(1 / 2)

突厥颉利可汗甚至知道,就像是隋炀帝杨广,拿李渊他们也没有办法:

就像了这一刻的颉利可汗。

他东突厥颉利可汗到手的“天可汗”没有了,他治下云中郡故地的常住人口刚刚突破十万,遂回去请功。他想不通。

但他知道,这就是大业九年的李渊,死了结发妻子,还得若无其事。

总之,“晋阳起兵”那十七人的名单,就是他李唐王朝以后要还的:

他东突厥都借了两份。

名单,就不公开了。在《旧唐书·裴刘合传》里保存了一份功臣名单,是李渊颁布的“太原元谋功臣”名单。“太原元谋功臣”名单是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就公布的,记录在晋阳起兵时的功臣,一共有十七人:

晋阳起兵功臣之尚书令秦王某、尚书左仆射裴寂和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看着都家大业大。那二李,是他们东突厥的,本名长了也是私产,就找他李家拿两份的意思。东突厥颉利可汗是这么理解的。

晋阳起兵首功就是李渊次子,尚书令秦王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

和“天策上将”一样,在李世民之后,唐朝就没有人做过尚书令了。

这等缺德事。不是李渊他,就是他儿子尚书令秦王某。

如出一辙呢。

估摸着谁不知道似的。写投降书的突厥颉利可汗仍然不服气,他不卖儿子。也卖不出个“太原公子”的天策一品价来。

唐朝正一品。

还要他每年寇边来讨要。一开始,李渊就说了,“唐朝正一品。”

虽然当时的东突厥可汗不是他颉利可汗,但颉利可汗也在,他记得清楚,李渊说的就是:“唐朝正一品。”还竖起一根手指。

唐朝正一品官员的俸禄是七百石禄米。

在唐朝,官员的俸禄体系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禄米是官员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其数量根据官员的品级而定。根据《新唐书食货志五》的记载,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的标准是:

一品官员每年获得七百石禄米,从一品则为六百石,以此类推,直至从九品为三十石。

这一标准每年供给一次,外官无禄。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议,由于外官卑品贫匮,应给予禄米以养亲。因此,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50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30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此外,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一季或一年。

唐朝官员的俸禄不仅包括禄米,还包括职分田和永业田的分配。职分田和永业田的分配根据官员的品级而定,一品官员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递至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这些土地的分配旨在保障官员及其家族的经济生活。

综上所述,唐朝正一品官员的俸禄主要包括七百石禄米,此外还有职分田和永业田的分配,以保障其经济生活。

一开始,东突厥的王也没有想的,不过是总得途径太原。哪里知道他李渊真的得了天下。

这一本万利的。

所以,年年寇边,本就是他们该得的。要不,“玄武门之变”,听说大唐换了天子。

东突厥来了两个大汗。他李世民也承认了:

“正一品。两个正一品,没有异议。没有的事情。”

是为东突厥颉利可汗信里提及的“便桥之盟”。

还杀了白马。唐人抬着满箱子的金银珠宝而来,东突厥颉利可汗看看,听李世民说了句:“贞观年间还有涨,先给你涨了。你远道而来。”

东突厥颉利可汗深以为然,与次可汗交换一个眼色,很是满意。便退军了。

也没来多少扈从。三百人。回头东突厥颉利可汗听说了长安城里的说法,二十万,破天荒反驳道:“一派胡言。”那么多人,唐朝正一品,年底双俸禄也不够的。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颉利见兵强马壮,又知思力被关押,心生恐惧决定请和。《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缔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

颉利可汗狠狠啐一口。他们突厥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他太原李氏这么多花花肠子。

收到了颉利可汗的投降请求,更像是指责,李世民立即派遣唐俭、安修仁前去安抚突厥,并且让李靖率兵接应。

话说,这封东突厥的“投降书”,有理有据有实,要是拿给太上皇李渊看的话:

太原粮仓十不存一,隋炀帝坑李渊坑到他不得不造反。

他拿不出来。

虽说,儿子是能够多卖几家的。李世民遂拿着东突厥颉利可汗的《请封禅疏》去给太上皇李渊请安。

只说,这父子哪里有隔夜仇呢。太上皇李渊纵然不担心皇帝李世民公开,只说:“你还要做皇帝呢。”

却也想通了。他说,“长孙氏也不错了。她父通西域,自家就有商队,贩马巨有钱。”

“话不是这么说的吧。”李世民问李渊,“我是看了这上面说,我就值六骑?”

“不是给了你个晋阳首功?”太上皇李渊道,“我得献白龙马上去,就他长孙晟能弄到,我要一早知道他是找的武士彠,怎么你都值八骑。”

就不提太极宫里李家父子自“玄武门之变”以后,头一次推心置腹的一番谈话。直到盏灯时分。末了,太上皇李渊还殷殷留李世民吃饭。

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名为请降实则“诉状”的上疏,能不能换个父慈子孝的“千古帝范”,以教化万民呢。

公元630年2月,李靖率兵与徐世勣在白道会合,徐世勣提出:

“这一次颉利虽然战败,但是残余势力依旧十分强大,倘若颉利穿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凭借着地形位置的优势,我们很难将其歼灭。趁着大唐使者对其安抚之际,对他们进行奇袭可顺利平定贼寇。”

李靖本是孤军深入,三千精骑,也是奇兵,并不敢追,直到跟徐世勣的主力在白道会合。他听后非常赞同,冒着大雪纷飞的天气,连夜率领精锐部队出发,沿途俘虏了突厥千余营帐兵马,徐世勣率大军紧随其后。

而颉利可汗面对大唐使者的抚慰,更多的是牵挂云中郡故地,实在是不甘心。

想要唐人归还。

李靖率军成功抵达阴山地区,命令偏将苏定方率200骑兵为先锋,借助浓雾静默急行,直到距离颉利可汗的营帐七里处才被发现。

这时,颉利可汗面对唐朝军队猝不及防,乘快马向西逃去。而苏定方长驱直入直捣敌方牙帐,李靖率大军紧随其后,突厥兵马顿时溃不成军,被歼灭万余人,10余万男女被俘虏,大唐使者唐俭、安修仁也在战乱中成功脱离险境。

颉利可汗在阴山被击败后,向西逃窜,企图投靠吐谷浑或高昌两国,另寻出路。

然而逃亡路上,部将大多离他而去,连自己的儿子叠罗施也在匆忙中走散,最后颉利可汗只得带十几骑突围,前往投奔沙钵罗设部。颉利可汗与阿史那忠是叔侄关系。阿史那忠的父亲阿史那苏尼失掌管沙钵罗设部。

途中,颉利可汗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

阿史那苏尼失遂率众投降唐朝,东突厥灭亡。唐朝收复定、襄、恒、安各郡,将国境开拓至大漠。

此战过后,李世民下令加封阿史那忠为左屯卫将军,并将自己的养女定襄县主嫁给他。

颉利可汗被活捉后,李靖命人将他押送回长安。李世民命令太庙举行了献俘大典。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四月,唐军把颉利可汗押送到长安,并向太庙祭告。唐太宗来到顺天楼,士民们都涌来观看。

长安城里男男女女涌上街头,就跟过节似的,热闹非常。

官员把颉利可汗押到唐太宗面前,唐太宗对他说:“你有五罪:过去你父亲国破,依赖隋朝才得以生存。但是当隋朝有难时,你却一点都不帮助隋朝,致使隋朝覆灭,这是第一项罪名;突厥与我国为邻,却屡次违背约定入侵边境,这是第二项罪名;突厥连年征战不止,致使附属部落生怨,这是第三项罪名;掠夺我国之人,践踏庄稼,这是第四项罪名;答应你和亲,你却迁徙逃走,这是第五项罪名。我若要杀你,并非没有正当的理由,只是你我之间有渭水盟约,所以我不想苛责你。”

不过,献俘大典过后,李世民倒没有过分为难颉利可汗。他下令归还了颉利可汗的家属,让太仆寺按月供给他们饮食用度。

思结俟斤率领四万人来降,颉利可汗的弟弟欲谷设逃奔至高昌,后来,欲谷设也投降唐朝。

伊吾城的君长一向臣服突厥,于是,他将七座城池献给唐朝,唐朝将其设置为西伊州。随后,唐太宗下诏:“突厥曾遭到瘟疫,死伤无数,长城以南尸骨堆积如山,着命有司以酒祭奠并埋葬这些死者。”唐太宗又派使者用金帛赎回沦落至胡地的八万名百姓,将他们均放还为平民。

来了长安的颉利可汗不习惯住房子,常在庭院中设置穹庐居住,郁郁寡欢,与家人悲歌对泣,形体消瘦。唐太宗看到后心生怜惜。

唐太宗任命颉利可汗为虢州刺史,因为虢州靠山,多有獐、鹿等野兽,可以让颉利可汗射猎自娱。但颉利可汗推辞不肯去。

就算唐太宗说:“是正一品。”初唐时期,官职与唐朝九品官职不尽相同,是有着开唐的特殊。以后,就没有了,譬如太宗皇帝的“天策上将军”。所以,武士彠也是正一品,李渊也没有想得那么长远:

但,话已经说了出去。便也只有开唐这一批人呢。

于是,唐太宗任命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赐给他良田美宅。却是承诺的双份正一品俸禄。

唐太宗说:“过去,启民可汗亡国,隋文帝不惜粟帛,大兴士众,营卫安护使助他复国。始毕可汗势力渐强,却选择了在雁门围困隋炀帝,如今颉利可汗败亡,大概是他背德忘义的报应吧。”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颉利可汗去世,唐廷追赠他为归义王,谥号为“荒”。唐廷诏令突厥人安葬颉利可汗,按照突厥的礼节将其遗体火化,葬于灞水之东。

也是正一品亲王之礼。

见到这种状况,东突厥突利可汗、真珠可汗也先后归顺大唐,突厥将领执失思力等人也随之归顺,并且受到了大唐的重用。

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诞生了专门的边塞诗派: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生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

太宗皇帝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李世民,名字意为“济世安民”,文治武功,尽在贞观年间。

贞观四年,唐灭东突厥。唐太宗于公元629年八月任命李靖、李世勣、柴绍、李道宗等为行军总管,出兵征讨东突厥。

公元630年三月,颉利兵败被俘,东突厥灭亡。唐朝在东突厥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颉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表面臣服于唐朝,暗中却扩充自己的力量。而于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活捉了颉利大可汗,四方藩夷给他上了“天可汗”尊号。

贞观四年,四夷君长在长安请求唐太宗为“天可汗”,意为天下总皇帝或天下共主。“天可汗”既是一种对唐朝皇帝的荣衔,又是一种有实质意义的国际组织体系、代表周边各族对唐朝皇帝的服从。

文治武功。李世民于贞观初年,已经做到皇帝生涯的顶峰。

利州都督武士彠知道河间郡王李孝恭“一请封禅,诏不许”之后,问人了解来龙去脉,然后与身边幕僚详参,于贞观五年上了《请封禅疏》。

大概是平生得意事,武曌都听到其父武士彠在家里吟诵了几句,记不真切,而太上皇李渊第六子李元景所作的《请封禅表》,她倒是熟谙。全文如下:

“夫功成道合,古今以为隆平;登封降禅,圣贤谓之大典。是以出震则天之后,革夏燮商之君,继韶夏而施尊名,崇号谥而广符瑞。顾迟迟焉,群臣区区,诚为此也。原夫大始云构,生灵厥萌,黎庶布乎穹壤,皇王司其右契。遐哉上古,以迄於兹,历选休徵,未有如今日之盛也。所以敢罄窥管,无惧触鳞,沥胆披肝,言亦备矣,援天引圣,辞亦殚矣。幸蒙亭育之泽,降以听览之恩,大贲虽敷,犹申后命。未便涣汗,方事逡巡,怀生之徒,不遑宁处。

伏乞皇帝陛下则天成务,应物为心,协三才之会昌,乃沛然而动色,遂万姓之延首,俯凝旒而改容。虽复龙图告徵,龟书袭吉,尚谘诹於四岳,建明谟於兆人。欲使六合之中,沃心通於朝野;八纮之内,下问浃於华戎。凡在人灵,畴无抃跃。今兹百辟咸集,九有攸同,并执玉以来庭,俱式歌而且舞。远则重译佥议,近则端笏参谋,欣睹增天之高,愿逢加地之厚。绝域忘生而越险,华发忍死而争趋,中外之心克谐,愚智之情允睦。掌故事者,草登封而待期;执羁勒者,俨车徒而俟命。庶官率职,三事夙兴,远迩昌言,明灵幽赞。莫不倾视储听,希陪肆觐之礼;效祉呈祥,钦承告成之庆。山称万岁,企和銮而发奇;云浮五彩,伫华盖而交荫。两仪之情转迫,万国之望愈深。臣又闻之,屈己从众,至人所以称仁;线言显发,哲王所以敷信。昨奉明诏,许以试之,实降皇情,俯同人欲。宽人之利斯博,示信之道宜宏。即日庶尹驰心,咸奉章而守阙;列藩翘足,各伏地以祈恩。所冀天慈,深加昭察,制可群僚之奏,克以发轸之期,颁示普天,申明绝典。使夫一时之士,欣独高於万代,八荒之酋,荷周露於再造。则臣等死日,犹生之年,不任诚恳之至,谨与连率方牧等奉表诣阙,固请以闻。”

因为,这篇《请封禅表》就是贞观初年备受推崇的,等到武曌日后学习《经》、《史》,这篇李渊第六个儿子李元景所作的《请封禅表》还是范文。

要抄写要背诵的。而于此贞观五年,武士彠上疏的理由非常充分,就是利州出现了祥瑞。

具体不知,只是到了武士彠次女武则天掌权时期,利州广元的一座寺庙始赐名“皇泽”,寓其“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

但这座蜀庙为贞观年间的京城长安所知,则是在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任利州都督的贞观初年。那一年,利州广元出了祥瑞,而利州都督武士彠为此上奏朝廷。

是为李世民手里的《请封禅疏》。

关于祥瑞的话题,武士彠是个高手。为官多年的武士彠深谙,“为人臣子,替皇帝表功时境内有祥瑞要上,没祥瑞创造祥瑞也要上”的为臣道理。早在隋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的时候,武士彠就创造了一次祥瑞。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

同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晋阳起兵”前,李渊秘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前来,甚至于大兴城里的女婿柴绍都收到消息。

晋阳起兵的同年,李渊于十一月攻入京师大兴(今陕西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封唐王。当日,杨侑在大兴殿正式登基,改年号为“义宁”。

话说,李渊打进长安城之后,没有马上称帝,而是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杨侑,史称“隋恭帝”。李渊想效仿曹丕与汉献帝的故事,逼隋恭帝禅让皇帝宝座给自己。

禅让的事情,必须有祥瑞。

晋阳起兵后,李渊建立大将军府为行政中枢,武士彟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随大军一同攻取长安,封寿阳县开国公,历任光禄大夫、礼部侍郎、黄门侍郎。

一同进了长安城的武士彠,知道李渊需要祥瑞,马上就采取行动了。这件事情,按照《新唐书.武士彠传》记载的原文就是“自言尝梦帝骑而上天”。

李渊带兵进了长安城,武士彟对李渊说自己早就梦见李渊进入长安,当了天子。武士彠还绘声绘色地描摹,说自己梦见当时还是唐王的李渊骑着一条龙上天,然后,劝李渊天命所归,让李渊登基称帝。

李渊的反应很好玩,李渊笑着对武士彠说道:“你曾经礼待我,我才给你封官。你现在说的祥瑞,是你故意编造来讨好我吧?(汝尝礼我,故酬汝以官。今胡迂妄媚我邪)”

从李渊的话来看,李渊并不相信武士彠的祥瑞。但是,在那种情况之下,祥瑞是不是真的,这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禅让,必须有祥瑞。武士彠的祥瑞,让李渊接受隋恭帝杨侑禅让有了合情合理的“天命”借口:

万事俱备。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死于“江都兵变”。消息传来,李渊逼杨侑禅位于己。

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太极殿,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登基以后,追封穆氏为皇后,并追谥为太穆皇后。李渊之后不曾再立皇后。

李渊建唐后,以次子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称帝建唐后,论功行赏,封武士彠为义原郡开国公,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八月六日将他列入十七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有罪可免死一次。

至于,“献祥瑞”一事,难登朝廷大雅之堂,充其量是是让李渊记住了武士彠“溜须拍马”的能耐。说他李渊“骑龙上天”,回头送来一批马交差。

说是就是这“白龙马”,李渊骑的是“白龙”。

“白龙马?”李渊记得自己只问过武士彠一次,他遂提及长孙晟那时也找过他。

“八骑?”李渊呆了一呆。

“你,你要的话,给九骑了。”武士彠显然会错了意。

“九骑。”李渊不动声色的时候,还是很有些帝王的莫测高深,不好琢磨。

而武士彠在武德三年到四年年间娶了杨达女杨氏做继室后,于一日闲谈提及武德初年“献祥瑞”一事。

继室杨氏久居尼寺,略知一二,于是,武士彠恍惚间茅塞顿开:

此等“献祥瑞”,还是得让僧道等专业人士来做。他想,“太上皇李渊是这个意思。”

醍醐灌顶。

遂载歌,载舞。隋唐时期唐舞,是要拿扇子。

“唐宫扇舞”。是为“献祥瑞”,总扯改朝换代事,首议都是自家人。到了唐贞观年间,利州广元出了祥瑞,遂有满朝文武请李世民封禅泰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