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肩负重任毅然进京 儿女情长尽数舍去20(1 / 2)

陈冬生和相好的朋友同事一一告别,临走的头一天晚上他到省政协大院的宿舍去会见曾老先生,曾老先生问过有关受聘的详细情况后,严肃地握近陈冬生的手说:“小陈,据我所知,冷铁敏的大哥是国家安全部长,还兼任世界组织职务。你此次进京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一方面在首都可以结识许多有志之士,北京人才很多,平台很大,在那里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可以接近许多官员和上层人员,潜移默化,施加影响,扩大自己的交友圈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这是优势,但是你千万要小心谨慎,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冬生呵,每一个人都有特定的人生历程,人的思想感情都在发展变化,因人、因时、因势利导很重要;意识形态领域十分复杂和微妙,你好自为之,祝你成功。此去远隔千山万水,凡事多联络多商量;我已经老了,将来全靠你们。”

陈冬生点头,曾老先生的教诲意味深长。四十年来,父亲和母亲给了他一条生命,但是也给了他苦难。他的苦难没有让他沉沦和堕落,反而使他努力上进,从求知中去获得精神安慰,当他的知识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独立思考,感悟人生真谛:他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明白而生,奋斗至死。人生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存而谋求物质享受,更应该追求真理,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都有当国家主人翁和自主、自尊的权利。于是他暗下决心,把握机遇,踏实做人。

曾老先生递给陈冬生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些姓名和地址。

“默默背熟,然后烧掉。”

春天的夜晚,天气乍暖乍寒,老先生慈祥地为陈冬生扣好每一颗纽扣,送他很远一程路,然后依依不舍地分手。

陈冬生还要到一处非去不可的地方,那就是二十八中教师宿舍。走到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这屋住着中年女教师王明华,她曾经是陈冬生的初中同学。他们初中毕业以后各奔东西,十年后又在省城相遇。她上山下山时曾为环境所迫嫁给了公社书记的儿子;以后她高考回城教书.因为和丈夫没有感情基础,不久就离了婚。一个单身女人无着无落,整天和学生们打交道,心里感到无比孤寂,想起不幸往事,常常暗自伤心落泪。后来在朋友家聚会时遇到了陈冬生,两人一见倾心,成为知己朋友,从此她心有所寄,人有所托。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关系总是无法越过友谊的界限。他曾经感到失望和疑惑,以为自己是一个离婚女人配不上他,但是随着二人不断交往,相互间敞开心灵讨论人生,讨论事业、畅谈理想抱负。她才发现陈冬生原来是一个决心献身事业的男人。

“明华,我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不是圣贤和神仙,我也希望有爱情。但是我不能组建家庭。做丈夫需要有责任和担当,做父亲更要做个称职的父亲,而我,心有所系,情有所归,不愿留下任何牵挂,原谅我吧。”

多么深沉的话语,王明华理解他,发誓一辈子不再嫁人。她想:人世间,有几对夫妻是真诚相亲相爱?还不是为环境所迫,因某种机缘凑合到一块儿,彼此因利害关系而搭伙过日子罢了。天长日久,双方均已麻木。没有爱情的亿万夫妻都是这样度过一生。我宁可为爱情不结婚,也不愿结婚而无爱情。命运注定不能成夫妻,就让他的爱情永远留在我心中吧!

他们俩人经常聚会聊天互诉衷肠,花前月下,好不自在?有时相对无言,沉静之际心灵感应,彼此心领神会。男和女灵魂交融是常人无法体验的情愫;她多少次欲扑进他的怀抱,但仍然控制迸发的激情。陈冬生被开除公职,她三番五次到煤矿去探望,给他送衣送食,他欣然收下,似乎她是亲人理所当然,而当他放假回家,一定揽下她所有粗重活儿,无怨无悔。她也听其自然,乐意接受。

这时陈冬生叫开王明华的房门,进屋坐下。

“明华,我今晚来和你道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