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36(1 / 2)

社会上有一阵兴起考公务员热,年轻人求职,不少人以此为首选。公务员招一百,报名人有一万;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钱福生有一个小女儿就是痴迷者,从二十六岁起一直考到三十三岁也不甘心。

‘钱福生’女儿名叫钱惠敏,她从小乖巧听话,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她从来不惹事生非,子弟小学时她是少先队大队长,学习成绩第一名;到了读初中时她当课代表,成绩降到第八名;高中时被选为班长,成绩落到中上等。也许是教育资源不能均衡的缘故,她英语较差。高考时考一本二本没了希望,就报了建州省民族大学广电新闻系,虽然专业不理想但总算是本科生。毕业后她一边打工一边报考公务员,七年来,城中区各级政府单位她都报考过,其中有十多次笔试进了面试资格线,可惜一到面试她就落了榜;明明笔试苐一名,三比一进面试,第一名名落深山,反而第三名被录取。有知情人告许她,这其中内部‘水很深’,人们只可意领,不便言传。她十分苦恼,万分失落。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穷工人。时也,命也。她的叹惜声刺痛了钱福生,他常常自责,然而又无可奈何。

那一年夏天,工厂管委会和职代会开联席会议,会后董主任找钱福生单独谈事,他见钱福生心事重重,关心地问:“钱师您有啥困难和烦恼,说出来大家替你想想办法。”钱福生把女儿的事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这事包在我身上,我来建阳(市)一年多,和不少部门有交道,也认识很多朋友,我托他们想点办法。办成了不用谢我,办不成也不要埋怨。”

根据董主任的推荐,钱惠敏事先报了面试补习班。她认真学习,效果不错。,年初城北区税务局招十名征管员,钱惠敏笔试名列十一名,心里有些失意,按三比一计算笔试前三十名进面试,她连前十名都未达到位,希望渺茫。谁知面试后居然中选,她万分不解,但想到既然如了愿,应该高兴才是。全家人知道后又高兴又觉得蹊跷,钱福生心里明白,准是董主任帮了忙,得去谢人家。

他第二天去见董主任,主任办公室还在老楼里,原来是国营时期的厂长室,房内现在只随便粉刷了一遍墙壁,几张简单的木桌椅,和一个旧沙发,皮垫十分陈旧了。钱福生对这间房屋印象极深,当年他每到门前心里就踌躇不定,里面的人当面对你发一阵官腔,一阵敷衍,使求办事的人失望而去。钱福生对董主任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董主任说:“钱师傅为厂里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贡献很多,我们帮点小忙不算什么,千万不要太客气。”

钱福生不由得热泪盈眶,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汉从来不流泪,今天他实在忍不住,为了女儿,也为自己。

星期天钱家人欢聚一堂,庆贺钱惠敏终于考上了公务员,这是她多年苦苦追寻的一个梦想;她之所以不谈婚论嫁,连男友也不结交,就是为了有份稳定的工作,一旦成了家,经济有保障,夫妻感情才牢固。父母兄嫂理解她,从来不摧问她的婚姻大事。现在她考上公务员,下一步自然把交友恋爱提上日常议程。钱福生最担忧的就是女儿年龄已经不小,害怕她成为剩女。而女儿却不在乎,如今社会上大男大女何其多,人们司空见惯不以为奇。再说钱惠敏是一位有思想有见地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女青年,按她对爱情的理解:没有真诚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也是最不幸、最凄凉、最可怜的婚姻;她宁肯有爱情没婚姻,也不要以条件互换为基础,然后打伙过日子的配偶似的市俗婚姻,如其不遇,宁缺勿赖。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应该是身强体健、头脑聪明、勤奋朴素、正直勇敢、品德高尚的男子汉;不仅如此,他应该是自己的知心情侣,有理想有抱负,有强烈的事业心。她的标准从来不告诉父母兄嫂也不告诉一般亲友,更不会让单位同事知晓。她知道人们会说:“呵呀,这样的男人世上哪里去找呵,要是真有这样一个人,恐怕十万百万的美女都会冲上前去疯抢哪!” 她坚持己见决不降低标准,虽然考上公务员,但来日方长,‘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是当以同怀视之’。

按理说钱家人有了两个公务员,媳妇是小学教师,算是事业单位人;对比之下应该属于幸运之家,其实不然。就说儿子罢:三年前因一次巧遇,他高中原同班同学林巧巧要报考中医研究生,儿子钱崇富正好中医研究生已毕业,四处谋职未成,两人在各自毕业班举行毕业典礼时,因拍照同学合影,不期在中医学院广场相遇

“钱崇富,怎么是你?” 林巧巧惊喜地喊叫一声“几年不见,你跑哪儿去了。”

“我就在中医学院读研呀!”

“那我怎么一次也碰不见你?”

“研究班设在大学城,不在老院址,加上各忙各的。”

“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

钱崇富把实习期联系多家医院不成功的遭遇,以及想改行考公务员的打算告诉对方。林巧巧沉思片刻询问他:“税务机关去不去,如愿去我俩可以做笔交易” 。他答应了。林父是省税局书记,女儿考研正愁无人辅导,钱崇富正是合格人选。

林巧巧因为家庭富贵,从小娇生惯养,加上独生女是全家掌上明珠,两辈人都惯着她,她养成懒散怕苦习惯,学习不认真,高中毕业时由于基础差,两次落了榜,难怪她读大学晚他两年

钱崇富那年二十九岁,他从小性格内向,受母亲遗传他身材稍矮偏瘦,小时候经常被男同学欺侮,加上母亲对他管教又严,因此他少与同学交往,整天埋头读书,成绩特好;他善于逻辑思维,理科是强项。他有超强的记忆力,‘背’功极好,看过的书几乎过目不忘,凡是用标准答案考核的考试他都能得高分。他考中医学院,并非爱好这专业,也许是受当年就业形势误导的影响。谁知道人才市场如此变幻莫测,今年是热门专业,明年就成了冷门,不少大学毕业生考研也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想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的法码。谁知道硕士生也并不吃香,很多人毕业后不得不改行,学非所用很普遍,这是社会对人才的极大浪费。钱崇富和林巧巧一个考上公务员到税局去上班;一个在他的尽心辅导下考上了中医研究班,各得其所。

人世间好事多磨,钱崇富初到税局上班,有林父罩着关照,工作轻松愉快;而且那时税务部门各种津贴补助不少,有时叫领钱他也不敢多问,领了就是;作为普通科员加上正工资,再加月奖、季奖、半年奖、年度奖,每年落到他腰包里的钱大约有二十多万元。正是这份收入使他下定决心买房娶妻。他买的房子坐落在沙冲中路一个新建的小区,环境优美,一边傍山,一边紧靠清明河。小区离父母家很近,也就是公交车两站路程距离。买房子首付十万元,余下房价{九成}一百万元在银行按揭贷款,还款期二十年,每月还贷九千多元,这笔钱按他当时的收入完全承担得起,何况他想经济必然会向前发展,以后多少总会增加些收入。他春风得意,欢喜之余经人介绍认识了小学教师谭小莉,两人条件相当,两家门当户对,钱家世代工人,谭家小商贩出身,彼此彼此。他和谭小莉认识半年就结了婚,婚后两小口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谭小莉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文欣,如今生一个娃娃不容易,一下子家庭开支增加了好几千元。说来事有奇巧,这时又置政府规范公务员各项补贴,税务部门的公务员收入减少一大半;教师也禁止补课收费;如此变化让小两口始料不及,这边减少收入、那里增加开支,真好比雪上加霜。家中的欢笑声少了,小夫妻脸上显露出忧虑的神情。‘房奴’的苦难岁月开始了。原来两人时常去看电影也经常进餐厅,有时还出省旅游观光,就连外来的音乐演出也敢买票去欣赏;逢年过节到两家看望老人,总是提着大包小包跨进门。现在一切都变了样,早点牛奶鸡蛋面包换成稀饭馒头下腐乳,中午在单位混吃工作餐,晚上回家不是吃面就是吃粉,到了周末轮流到婆家或娘家吃‘红大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