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垄断卫国两分明43(2 / 2)

“话不能这样武断,” 一个基层供电局负责人说:“据我所知他们采石矿区,由于推进作业快,供电终端需快速跟进,而我们栽杆拉线工程核价太高,加上施工安排迟缓,人家被迫无奈,只好另僻蹊径,也在情理之中,再说人家全国各地有几十家分厂,各厂家的困难一样存在。被逼迫也许是寻求改变之动力,世界上有很多发明创造不也是因为被逼得无路可走而执着钻研,最后终於获得成功的吗?以在下愚见,不如退一步而缓和之,在保本微利的原则上,适当减免人家的工程费用,并即时安排施工,满足用户需要,这才是处理问题的良策。补充一句,这家企业用电情况特殊,范围十分有限,不具普遍性,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本人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我们基层服务部门也身同感受,”一位城区供电局长附和说:“ 一般用电户供电终端{配电房}固定位置不变,这是常识。像石材厂采矿区用电的特殊情况不多,适当在费用上优惠,也不影响全局,我同意上述观点。”

“建议发一份强硬性的文件,规定国家电力供应不准进行具有危险性的研究试验,危险性定义解释权归供电部门。” 有人如此建议。

又有人说:“违反供电条例进行无线供电试验的单位和个人,一律重罚,并停止供电。”

各种意见和建议提了一大堆,都是维护供电部门的利益。开了半天会议,并无实质性的决定,只好宣布散会。

有句俗话:一石击起千层浪。南方电网高层会议议而不决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有一个以信箱代名的部门并未闲着。

四一四信箱是一个国防科研单位,人事保卫处把一本资料呈交给一位女院长,女院长名叫郑瑾华,今年五十一岁,身高一米七五,脸色黄而暗涩,额头有几条深深的皱纹,耳朵朝前扇,说话办事精明干练。她详细阅读资料,并着重捉摸资料最后一页上司的评语:

“此人社会关系单纯,政治倾向不明析,为人忠厚老实,聪明勤劳,善于集散思维,可适当让其参观某些设施,并对他作些科普教育。”

郑瑾华阅读的这本资料共有三十八页,资料是调查一个叫钱福生的工人各方面的情报。国家如果要调查某人,利用政府权力,那怕要查你祖宗十八代、那怕要查你三亲六戚、那怕要查你私生活的点滴;包括你兴趣爱好、你的信仰···等等需要查清的一切,绝不会遗漏任何细节。为啥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信箱代命的部门,要调查在边远省份一个小工厂里的机修工呢?如今信息时代,消息传播迅速快捷,才发生的事,不用十秒钟,图文并茂及音像就可传递到世界每个角落。钱福生搞科研是公开进行的,他的行为本来就引人诧异,专业情报人员或者好事之徒,把信息发在网上这是难免之事。

郑院长对人事保卫处胡德明处长说:“这个钱福生是难得的人才,别看他只有高中学历,他从年轻时就开始搞些技术革新和小发明小创造,而且工作踏实认真,从他几十次评为先进生产者就是明证。搞科研学历很重要,但学历不是绝对的标准,有些博士生空有书本知识,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不见得能搞发明创造;相反世界上许多大发明家学历都不高。我认为可以先亲自去访问他本人,通过当面交流,获得更详细的了解,然后再作决定。”

“郑院长说得对,我也同意先会会他本人。”

“那行,你向书记汇报并征求党委意见后,回头通知我就行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