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京城参观长见识 科研双轨有新意50(1 / 2)

‘钱福生’和师兄唐明辉父子三人都是试验小组骨干,应郑瑾华院长邀请到北京科研院参观学习。下了飞机,有专车来接。他们四人住进招待所以后,先漱洗一番,然后躺在又宽又舒服的床上闭眼养神。</p>

‘钱福生’心中暗想:我们都是普通工人,除了唐凯是研究生以外,其他三个文化水平不高,搞这么个无线供电的小玩意,不外乎因为宋氏集团把咱当人看,老辈子教导说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咱现在住了别墅,工资待遇又高,人人都羡慕和眼红;为了这咱也该为企业多出力、多操心。建阳离北京千山万水、咋郑院长他们就知道我们搞的试验呢?她约我们来参观学习是啥意思?</p>

唐坤欢天喜地,到首都来看一看是他的心愿,运气好,不花一分钱,又乘飞机又住宾馆太安逸、太舒服!他盘算着游故宫、逛长城、爬景山·····等,凡是他听别人说起过的地方他都想去游一游。</p>

唐凯则另有打算,他研究生学历,正面临毕业后找工作的难题,一般企事业单位,如果专业不对口,辛苦多年的努力将付之东流,改了行,除保留一个学历,剩下的就是从头开始;若找与他光电专业对口的单位,恐怕最适合在科研所了。这次机会难得,他决心讨好郑院长,学习参观都要表现认真,并揣摩她关注试验小组的真实目的。然后找机会表明,请她帮忙在北京找家研究机构落脚的意愿;他相信凭她的地位,她的人脉和交际,介绍一个人不算什么难事。但仔细一想,她凭什么会帮他呢?</p>

唐明辉想法与众不同,他帮助师弟搞无线供电另有目的。他喜欢放风筝,几位老友玩腻了白天放风筝,他们别出心裁要放夜风筝,市面上有用手机电池解决电源的风筝,因电力小,灯泡亮度低,稍一放远就朦胧不清,看不见灯光拼的花样和图形,甚至连放的风筝都找不着;所以他盼望师弟试验成功;有时他在梦中看见自己放了一条巨龙在天空翻腾,龙身上安装有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灯泡,那五颜六色鲜艳明亮的龙式风筝飞在夜空中,人们纷纷抬头看天,多么令人高兴哪!</p>

四个人各有所想,但为了实现无线供电的共同目标,大家都很努力,很上心。</p>

郑瑾华知道他们已经在招待所安顿下来,她按照报批的方案和保卫处商量制定了参观各类项目的日程表;也聘请了几位研究人员为他们讲课。她要求专家讲课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讲专业术语,多讲科普内容。</p>

上级明白并理解郑瑾华如此安排的用意。因为这位女专家研制了一种远程超级激光炮,可以在几秒钟内把卫星摧毁,可以在一瞬间把一万米外的超音速飞行器化为灰烬。这种先进武器还在改进之中,算得上是国防最高机密。郑瑾华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武器需要巨大电能供应,而固定的供电系统所在位置容易被侦察到,设置流动的电力供应终端难以解决;用蓄电方法太笨重,体积增大,目标明显,易受攻击。如果‘钱福生’研究小组的无线供电试验成功,不但使她研制的激光武器如虎添翼,整个中国的工农业科技革命将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她有时在睡梦中梦见这样的情景:‘在无数高速铁路上奔驰着高速机车;千万条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川流不息地行驶,谁猜得到哪一辆机车上哪一节车箱里安装着移动激光炮?哪一辆货车里也配备有激光枪?飞机、坦克、军舰、轮船、潜艇等一切移动的运输工具都是激光武器的载体,它的能源可以无线远程传输,随处可取。敌方难于准确锁定目标,等对方反应过来,已遭我军打击。’她有时会在睡梦中笑醒。</p>

她在考察完‘钱福生’的研究小组后返京汇报时,她对军委军备处首长说:</p>

“搞科研,有的人枉有专家、学者的称号,他们未必潜心于科研事业,他们把手头的工作当成谋生的职业,得过且过,敷衍应付,所以出不了成果。相反那些热爱创造发明,执着追求,善于集散思维,对新东西充满期待,甚至充满幻想的人,也许他们没有头衔,没有职称,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他们认准的事,有一种‘城墙上跑马,死不回头。’的执着精神,经历无数次失败,最终获得了成功。古今中外这种例子很多,爱迪生就是典范。</p>

“我建议两条腿走路,高端的研究团队由我们科研院牵头,军委出面抽调相关专业人士,成立无线供电系统研究组;另一方面支持‘钱福生’的研究小组,给他们多方面帮助,专业和业余互通情报,相得益彰。”</p>

首长赞同她的观点,批准她的方案。</p>

‘钱福生’他们在京连日参观了军事博物馆、科技馆。今天他们被安排到国防科研院的实验场观摩,一位中年学者带他们到了变电站。他介绍说:“这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变电设施,电压从十万伏、百万伏到千万伏,每到一个极限,它就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各位想不想听一听?”</p>

他从配电房工作人员处要来五付耳幔,一人发一个戴在头上,然后吩咐工作人员开始运行,忽然间离身边不远处响起了惊天动地非常震耳的声音,唐敏想取下耳幔亲身体验一下,被学者迅速劝止。响声过后,学者说:“为何不让你们取开耳幔呢?因为这声波可以在近距离激穿耳膜,造成残废。刚才测试电压才到八十万伏。”</p>

“可以再升高吗?” 唐凯问。</p>

“目前的设施还承受不起更高电压,但是相信将来科技发展了,肯定还可以增高。”</p>

“无限增高电压,有什么意义?” ‘钱福生’询问。</p>

“基础科学就是研究无限小和无限大,探索物质奥秘的科学。”</p>

“电压高是不是电力传输快,传得远呢?”</p>

“当然啦,不然人们为啥要把电压变高呢。”唐凯是学光电专业的,这种简单的知识他早就知道。</p>

参观了变电站。他们被领到一间实验室去,一位四十多岁的女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又让他们在现场观看了十多种常用的卫星定位工具,据她说明,这些物品都是她事先准备的教具,它们对她而言都是一些小儿科的东西、</p>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新产品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使人们享受方便和快捷,当然也出现一些困扰。新科技好比一把双刃剑:君子使用利国利民;坏人用来违法犯罪。好的政府要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新科技能取其利而避其害。”</p>

郑院长安排的日程里参观和学习之间也安排让他们到首都各名胜风景区去游乐。他们四人毕竟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放宽一点限制也不犯啥纪律。‘钱福生’四人到天安门看过了升旗仪式、爬了香山、登了长城、参观了十三陵、参观了亚运村、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参观了北京许许多多的博物馆;使这些来自大西南边远省份的生活在底层的草民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于有创意的人来说,开阔心胸,扩大视野多么重要啊!</p>

对于这几位不在科研院拿薪金的编外人员,若欲取之,必先予之,天理人情。</p>

星期六是假日,院里发给四位每人一部最先进最时髦的步话机,装有卫星定位器。一旦人走失,不知方位,用步话机叫通值班员,有人会开车来接你。</p>

“放心去逛街吧,注意安全。” 工作人员 说。</p>

唐家父子三人一道逛街串巷,到有四合院的那些弄堂小巷溜达,领略一番老北京的市井风情。‘钱福生’则喜欢逛旧货小摊。文物古玩的大铺子他不敢去,无钱也不懂。小跳蚤市场里也许可能淘到他意想不到的好东西。</p>

这一天天气阴沉,早晨洒了几滴雨水,随后又晾开了。‘钱福生’信步来到一处卖零星杂物的小市场,一看那场面就是周末周日临时集散的跳蚤市场,才十点钟不到,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东西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他挨个儿一家一摊慢走细看,忽然一个盘状的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这东西说是盘子肯定不准确,因为它中央有个小圆洞,圆洞周围盘体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小眼。也许它是一个灯罩?可这东西有三十五公分直径,弧度也不大,不像罩光之用。‘钱福生’之所以看中它,因为他的输电发射器为了使目标显眼,曾套上个盘子,这东西正好与它相仿,它中央的圆洞大小和发射器直径差不多,四个小孔正好用来安装螺丝作固定用。</p>

“老板,你这玩意要多少钱?”</p> “你先说说看,你要它干吗?”</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