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创业急需企业家 宝药竟在荒野中87(1 / 2)

丁一平第二天在氧气厂与赵军见面,他先询问氧气制造工艺,赵军详细介绍一番。谈到成本时,赵军感叹说:

“目前国内这项技术已经落后了,空气机压缩空气费时耗力,国际上早改为喷压装置,工效提高几倍,成本自然下降许多,商业竞争力强。”

“我们也可以跟进啦,为何迟迟不改呢?”

“牵涉技术专利!你引进先进专利技术,一是‘许可’权在别人手中;即使许可了,得付高额专利使用费,对于某些技术,一些国家对我有所戒备,钱再多,人家也不转让。这就叫科技壁垒,或叫高科技封锁。”

“我们也可以自己创新嘛。” 丁一平要把话题引向主动。

“是呀,创新?口号提得叮当响,落到实处时不光要挥举拳头喊口号,关键要有科技基础实力。我们有些项目是外国聘来的专家,不但专家本人来,还带来图纸,资料,甚至整个团队。”

“我们也有自主研发的东西。别的不说,就说制氧、制氢,国内有人在常温、常压下已成功分解水分子,据说一举两得,既有纯氧,又得纯氢,新能源从此开发出来,利国又益民,而且还环保。”

“真的吗!”赵军用惊奇而怀疑的目光追问:“小丁,你别道听途说相信网上妄言,那都是些不可靠的信息,如果真有此事,我看全国制氧厂就该关门大吉了。”

“关门大吉好哇!中国人的新能源解决了,不再受制于中东和俄国,某些国家妄图在印度洋封锁我海上石油运输线的痴心幻想就会化为泡影。关一百家,一千家制氧厂值得。”

“呃,小丁你是开玩笑,还是编聊斋?”

“说来你也许不信,” 丁一平见火候差不多了,卖个关子说:“本人不但亲眼所见,还亲自操作过,绝无有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