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成果显着1450(1 / 2)

对钱不感兴趣这样的话,听听就可以了。</p>

俗话说得好,熙熙攘攘,皆为利往。</p>

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寸步难行。</p>

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银子,原来历史上大明为什么会亡国,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钱,缺银子,缺到连为国战死沙场人的饷信都发不出来。</p>

当兵吃饷,天经地义。</p>

连军饷都没有,谁又会为你卖命呢!</p>

这个时候,谁还能说钱不重要?</p>

朱慈烺心里很清楚,这每一分银子的流入,都是大明国力的增强,都是百姓生活改善的基石。</p>

他并不追求个人的财富积累,而是希望用这些钱来推动大明的各项建设,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p>

随着大明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也日益活跃。</p>

各地的市集、庙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人们穿梭于城乡之间,将各地的特产带到市场上,也带回了各地的需求和信息。</p>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明的商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商人们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p>

同时,大明海外贸易公司、大明自由贸易特区的建立,进一步激发了海外贸易的热潮。</p>

虽然说,荷兰人、葡萄牙人被大明打得妈都不认识,但是这并不妨碍西方其他国家例如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西班牙等等这些国家来大明贸易。</p>

而且,大明收拾过葡萄牙和荷兰之后,有了血淋淋的教训之后,来大明贸易的蛮夷都变老实了很多。</p>

没有人敢胡作非为,都小心翼翼的行事,遵守大明的法律法规,尊重大明的风俗习惯。</p>

赚他们自己该赚或者说是能赚的钱,也都按照规定缴纳赋税,服从大明蕃民管理司的管理。</p>

这个时候,朱慈烺建立的大明蕃民管理司和大明海关总署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

所有来华贸易的蛮夷都必须接受大明蕃民管理司的管理和约束,遵守蕃民管理十条,依法依规的开展贸易工作。</p>

而大明海关总署和大明税务司联合开展税收工作,对于进出大明海关的货物,征收关税和商税。</p>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的火热,让海关税和商税大幅增加,一举超过了矿税和盐税,成为了大明朝廷收入的第一大税种。</p>

当然了,朱慈烺也要养活手底下的军队、皇家科学院、龙江造船厂、大明舰舶学院等等单位。</p>

所以,对于商税和海关税,朱慈烺依旧是采取和朝廷分成的办法,分成比例是五五开。</p>

朝廷拿五,朱慈烺拿五。</p>

但是,就是这五成,每年也可以给朝廷带来近两千万两的银子。</p>

两千万两是什么概念?</p>

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整个朝廷全年所有收入,加起来也不过是四百万两白银。</p>

现在单单商税和海关税一项收入,一年就比之前五年的收入多。</p>

因此,现在国库充盈,根本就不会再出现拖欠官员工资的情况,官员有了钱就要消费,消费又再次促进了商业的发展。</p>

商业发展的好,商税又高了。</p> 如此良性循环,生生不息。</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