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记忆(3)(1 / 2)

一湾湘江,将莲城分开,然后潇洒向北而去。沿水而居的人们,有着一种对水自然的亲切感,最喜欢的近水方式,自然首选赛龙舟了。

端午节快到了,几个彪形大汉来找“伯公公”敬吾,商量龙舟赛的事情。

伯公公大头园脸,脸上红光满面,肉肉的,和蔼可亲,眼睛圆圆的,却有一股不怒自威的神态,让人觉得即可亲,又威严。个头中等,寸头,六十多岁。

大家请伯公公主持本片的龙舟赛事。去年比赛输了,觉得很丟人,今年必须赢回来,但船旧了,要换新船。商量好后,最后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要安排好“偷”龙舟木的形式。

莲城有个习俗,所有做龙舟的木,必须要去“偷”。所谓的“偷”,其实就是前一天和木头厂老板说好,今晚来“偷木”,偷了就跑,然后被人发现。大家于是举起火把灯笼,照着手电,打着铜锣,吹着哨笛,大队人马在后面大喊大叫,有模有样的追。追的人越追越多,就是追不上,硬是让龙舟木,在众人的追捕下跑掉。后面追的人越多越好,寓意着龙舟跑的快。哈哈,这个习俗,肯定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吧?“偷”来的龙舟木,经过晾干、制作,然后摆在岸边的长棚里,刷油、绘彩。龙头点晴时还要大放鞭炮。

端午节的龙舟赛,是莲城百姓的一件大事。那天的莲城万人空巷。一大早,街坊邻居便在巷口相呼,一起去湘江边观赛。人们早早的,选好观赛视野好的位置,看江观景数人头。一边看热闹,一边吃东西,时不时的大声议论赛事,评论输赢,兴奋的等待,一年一度的龙舟赛。

伯奶奶早早准备好了,流油的咸鸭蛋、沾着糖的粽子和发饼,对了,还有糖包子。兰姑姑带了一大壶的茶水,全家兴高采烈的,去看龙舟赛。

江面上布满了船,岸上遍地是人,小贩们也借此发一笔财,叫卖声不绝于耳。到处红旗招展、人头攒动,欢呼声、呐喊声不绝。此时不论男女老少,都亢奋异常,那种热闹场面,会从早上持续到赛后,赢了的会热闹一整天。比赛间隙,有一筐筐热腾腾的白面糖包子,蒸熟的鸡蛋、咸鸭蛋抬到江岸边,送给划了一程又一程的桨手们,也发给所在队看龙舟赛的人们。

赢了的船队会兴高彩烈、得意洋洋。人们为队员披红带彩,抬着游街。所到之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船在江中还会游玩上几天。

那段时日,江面上经常会有“咚、咚、咚”雄浑的牛皮大鼓声传来,既催化激情,又喜气洋洋。而输了的船,会收旗熄鼓,把船停靠在岸边的某个角落里,不声不响的脱掉队服,卷起衣服,灰溜溜的回家。助威的人们也是灰头土脸,无声无息、无精打采的看着别的比赛。

这次比赛,窑湾船队真的赢了,把失去的荣誉又夺了回来。晚饭在街上摆起了长桌宴。伯公公和队员们当然是坐上席,大家敬了伯公公好多的酒,伯公公高兴得也喝醉了。晚饭后还唱起了花鼓戏呢,鞭炮也响了一晚上。

那一年啊,窑湾街道的生意,还真的就特别好。

“噼”、“啪”、“噼”、“啪”,街边的孩子们在打着得螺(陀螺)。旋转的得螺,转出孩子们的欢乐。

远处走来5、6个少年,个个腰扎皮带,头戴军帽。走到近处,一个女学生喊:“昭科,怎么坐地上呢?”“姑姑,姑姑,我才认出你来呢。”昭科飞快的扑向姑姑运飞。这是昭科的亲姑姑,现在市一中读书。今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杨梅洲效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