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岁月年轮 连载

惊涛骇浪岁月年轮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昭科清言 字数:5万字 标签:惊涛骇浪岁月年轮,昭科清言 更新:2024-07-03 16:43:57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嘎吱嘎吱,一阵阵的推车,滚动在石板路上发出的声音,在麻石小街上不断扩散。

“热豆腐了”…“醋浸(jing)藕,分钱两杯,又甜又酸又好呷”…“买菜了,才从土里扯出来的新鲜菜了”…

此起彼落的叫买叫,不间断的传到小昭科的耳朵里,即热闹,又烦人。蒙上毛巾再睡一会。

“啪啪啪”,屁股上连挨了几下,“快起来跟我一起挑水去。”“不起来,我要睡觉。”“真不起来?那我一个人吃醋浸藕去。”“起来了起来了。”小昭科一跳便下了床。

“你怎么又尿床了?”“我…我”小昭科红着脸往外窜去。

兰水姑姑连忙担着水桶跟了出来,买了两碗“醋浸藕”,俩人高兴的吃起来,边吃边担着桶,横穿街道,向河边走去。

走了5、6拾米笔直的下坡,来到岸边,再下二十多级磨石台街,到河里舀满水担回家。

这是一套紧挨街道,前面是店铺,当地人叫“潮房”,中间做仓库,后面住家的,当地普通二层楼民居。一层是砖砌成的,二层则是竹子和三和土混建而成。

临街是大门和可拆卸的窗户店铺。进门是一间百来平的店堂。沿着门的一边,是一线1米多高的柜台。中间的仓库较为暗。

穿过仓库,进到堂屋。左边是前后两个门,中间靠着墙是一个单人楼梯,直上二楼。左边分别三个房间。后面是厨房和卫生间。出了大门,是一个不小的花园。

店铺里,一个伙计在招呼生意,三个吃客坐在桌边喝酒聊天。

活泼乱跳的昭科,刚进大门,突然变得悄悄的、拎手拎脚的弯着腰,贴着墙,向里一路小跑。“昭伢子,快喊你娭毑来打牌。”

昭科答应着,一阵风跑了进去大喊:“娭毑,秋满粒喊你打牌。”“好啰好啰,快吃早饭,我打牌去了。”

蒋满珍奶奶,手拿铜水烟袋,边说边走了出去。

“老板娘,来了。”伙计热情的招待,端来一杯茶。

“快来,李娭毑,就等你了。”秋满粒大声喊着。

此人,身高1米8几,加上黑呦色的大麻粒布满脸庞,活像个大门神,俩个眼睛溜园微鼓,昭科见了他就怕得要死。

“兰姑姑,还不快走,等下地皮菌被别人捡光了。”昭科拿着篮子先硼出后门。

穿过小花园,走过一片菜地和大塘,来到了大堤脚下的绿草地。己经有好多人在捡“地皮菌”了。

这种“地皮菌”,只有在打完雷之后,才会在草地上出现。开汤特别鲜。

雨后的天空特别蓝,空气好清新。一条看不到头和尾的大堤,拢着堤下大片绿色草地,随着大堤,蜿蜒曲折的伸向远方。

地上捡“地皮菌”的人,穿着各种颜色的服装,三三两两,红红绿绿,嘻闹追打。

草地边的片片渔塘,时不时的泛着金光,再加上大片大片的菜地,绿油油的,就像是幅天然的重彩油画。

不一会,俩个人就捡了满满一大篮。兴高采烈的来到“潭宝”汽车站,这里到处人头攒动。汽车的喇叭和发动机声,小买卖们都在极为的大声吆喝,各种摊位的招牌,一个比一个抢眼,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俩人很快的卖完“地皮菌”,揣着5分钱的收益,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

这是昭科幼小记忆中,最初最遥运的记忆:窑湾记忆……

走进窑湾就走进了湘潭的历史深处。

据史料记载,窑湾古街于秦代立“壶山港”,建制于晋代公元313年,历经1700余年的沧桑巨变。

它位于湘潭西南部,上至求子桥,下至大码头朝阳街,南紧靠湘江西岸。

一条十华里麻石路弯之曲之地延伸至求子桥。石嘴堖石头呈现出红色,又称锦弯。

后此地烧窑卖瓦货者居多,固称之为窑湾。

大码头至唐兴寺为正十八总,唐兴寺至唐兴桥为上十八总,唐兴桥至金凤庙为正十九总,再往沟子口为上十九总。

现保存的人文景观有:壶山港、唐兴寺与唐兴桥、天主教堂、杨梅洲船厂、秋瑾故居、潭宝公路汽车站旧址、望衡亭等。

在湘潭广为流传着两个故事:

(1)秋瑾告别夫家

秋瑾的夫家是湘潭显赫的王氏家族,现在窑湾由义巷就有秋瑾故居的3间房屋,大门上有“义源当”3字的石招牌。

据说原有房屋10间,三开三进,为两层的砖木结构,总面积400余平方米,但是有7间在1944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只留下了现在的3间门楼及后面的过道。

秋瑾在此生活了7年,之后便参加到早期革命中。

传说当时秋瑾借带两岁女儿出门看戏之机,悄悄地将一张给夫婿的纸条留在女儿的衣服口袋后,将女儿留在现在望衡亭处的戏台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毛泽东与宽裕枯粮行

“宽裕枯粮行”位于通往窑湾的江畔,是清光绪年间毛槐林所开,毛槐林就是毛泽东的伯父。毛泽东在进入东山学校以前,父亲曾有意将其送到伯父处学做生意,年幼的毛泽东觉得挺有意思,并没有抗拒,只是后来进入了东山学校继续求学便作罢。

这段经历,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中提到过。毛泽东虽然没有成为宽裕枯粮行的伙计,但在后来求学长沙及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期间,多次来到粮行落脚。

窑湾古镇上,老街的韵味,古朴而精美。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道路两侧的商铺早已繁华不在,街道也是一派安静祥和。每一栋建筑都满是久久的记忆,述说着曾经的时光与历史故事。

走到窑湾街尾,隔水相望的是湘潭有名的杨梅洲。由于湘江穿城而过,江水长年累月冲击形成了许多江中小屿,杨梅洲是最有名的一个。

曾国藩水师训练营曾经就位于杨梅洲上,如今木质结构的营房仍然林立洲上。

登洲望远,点点鱼帆,浮现在远远的江面,相传“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就出自此地。

湘江一弯,弯出了这个千年古镇,窑湾。

傍水而生,满满承载了记忆和慢慢逝去的时光。

望衡亭,一座由花岗岩砌成的三层亭,屹立在湘江之畔。

站在“望衡亭”顶,南望衡峰,朝阳碧色,隐约于烟云缥渺间;而大江环绕,逦迤以达于麓山。上下波光,帆鸟翔集,蓼渚芦汀,参差夕照。

亭联“地维天柱此孤石,岳色江声萃一亭”。

位于湘江北岸石嘴垴陶公山下。始建于晋。相传陶侃曾在此屯兵,在江边建有望衡亭,取陶公望岳之意。现建筑为民国年间修建。

大唐兴寺,坐落在湘江边十八总的陶公山内。晋朝时名石头寺,唐朝时改名大唐兴寺。据说是唐高宗的重臣褚遂良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至潭洲任刺史,褚心中郁闷,在石头寺大醉,愤而写下“大唐兴寺”,表达振兴大唐之意。故而改名。

唐兴桥,是通往窑湾的唯一通道,因毗邻唐兴寺而得名,是湘潭城区现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的石拱桥,生活在此的居民每天都由此进出。该桥始建于清初,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围栏柱头上立有狮、象、鹿等动物石雕。

走过唐兴桥,是一座碉堡形的雄伟建筑。这便是我国第一个砖和钢筋砼结构的现代化汽车站——潭宝(窑湾)汽车站。曾是上世纪沟通湘潭地区水路和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现已成为景观广场。

空荡荡的碉堡式楼房、闲置的环形车道,记载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如今光阴远逝,遗留的故事永远是窑湾深处刻骨铭心的记忆。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