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1)

董卓为了牵制孙坚,派刘表赴任荆州刺史。刘表一到荆州就把孙坚的老巢襄阳给端了。刘表拿下襄阳后,会晤了蒯良和蔡瑁等地方豪绅,游说他们跟他一起对付孙坚。在得到了襄阳地方豪绅的支持后,刘表去拉拢袁术,他表袁术做南阳太守,没想到袁术和孙坚结盟了。

孙坚和袁术结盟后,继续与董卓正面对决,孙坚被徐荣击败后退守阳人城,董卓命胡轸征讨孙坚,胡轸率军到达阳人城外时,见城中守备森严,一时难以攻下,便令士兵卸甲休息。孙坚趁胡轸军疲惫不堪、毫无戒备,率军突袭,胡轸军慌作一团,四散溃逃。

董卓发现孙坚确实不好对付,想将他收为己用,便派李傕前去游说孙坚,并许诺将女儿许配给他,孙坚一口回绝。孙坚率军挺进大谷,董卓亲自率军迎战,不敌孙坚,退守黾池。为了阻击孙坚,董卓命董越镇守黾池、女婿牛辅驻守安邑。

孙坚的部队进驻洛阳时,一名士兵在一口枯井中发现了十常侍作乱那夜丢失的传国玉玺,孙坚端详着传国玉玺,浮想联翩:难道这是天意?上天安排我孙坚来继承大统?不管怎样,要继承大统,必须先把董卓这个最大的拦路虎给灭了,孙坚越想越兴奋,决定继续征讨董卓。

在关东群雄中,唯有孙坚数次与董卓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曹操兵败汴水后,各路诸侯都在迟疑观望,唯有孙坚孤军奋战,打的董卓仓皇西窜,当孙坚杀入洛阳欲对董卓赶尽杀绝时,各路诸侯仍按兵不动。当董卓撤回长安时,天下大势已由群雄逐董贼转为群雄抢地盘了。

公元192年,孙坚挥师南下攻打荆州,刘表派黄祖阻击孙坚,孙坚击败黄祖,渡过汉水,包围了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兵来救。黄祖搬来救兵与孙坚激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孙坚乘胜追击,黄祖的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江东猛虎孙坚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董卓撤回长安后,袁绍欲立刘虞为帝,另立“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刘虞坚决不从,袁术强烈反对,袁术一场瞧不起丫鬟生的袁绍,和袁绍翻脸决裂!玩政治不是袁绍的强项,只有韩馥响应他的倡议,他的计划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胎死腹中。

袁绍不甘心,他的野心很大,他想统一北方,然后再一统天下;袁绍很务实,既然政治手段行不通,就采用军事手段,在军事上寻求突破:抢夺地盘,夺取冀州!

天助袁绍,就在他觊觎冀州的时候,韩馥的手下有人叛乱,袁绍趁机联合公孙瓒讨伐韩馥。韩馥内外交困、腹背受敌、寝食难安。韩馥帐下的一些谋士被袁绍收买了,他们劝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以免招致灭族之祸。

荀谌对韩馥说:“公孙瓒从北边杀来,袁绍率大军南下,他们对你进行南北夹击,冀州地方又有人叛乱,危机四伏,凶多吉少,主公要早做决断啊!”

韩馥问荀谌:“如之奈何?”

荀谌说:“公孙瓒来势汹汹,袁绍是你的故交,与其负隅顽抗,不如早日把冀州让给袁绍,这样既可获得让贤之名,还会被袁绍优待,岂不两全其美?”

耿武、荀彧等人劝韩馥不要把冀州献给袁绍,他们认为冀州带甲百万,粮草充足,以逸待劳,可与来犯的袁绍和公孙瓒拼死一战。都督从事赵浮听说韩馥要把冀州献给袁绍,连夜赶至邺城,他对韩馥说:“袁绍军中粮草不足,我从他的部队驻地路过,看到他的部队毫无斗志,让我带兵去阻击他,十天之内,他肯定会因缺乏粮草而撤兵。”

韩馥斟酌再三,最后还是认怂,他说:“我才干不如袁绍,我意已决,尔等不要再议。”

袁绍拿下冀州后,沮授给他分析了天下大势:“现在,东有黄巾,西有董卓,北有公孙瓒,将军广纳天下豪杰,又有百万雄师,若迎大驾于西京,号令天下,谁与争锋?”沮授建议袁绍迎回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沮授的建议虽好,但是行不通,因为袁绍自断了后路:献帝被董卓掳去长安后,董卓以献帝的名义派胡母班、吴循来劝袁绍归降,袁绍将献帝极其信任的宠臣胡母班、吴循给杀了,从此,袁绍与献帝结下了梁子。

袁绍的确不擅长政治,玩政治太费脑、太耗神了,远不如军事手段来的简单直接:抢地盘!只要控制的地盘足够大,自身实力足够强大,何愁在政治上没有话语权?

袁绍决定将军事手段进行到底,继续扩充势力,抢占地盘,在拿下冀州后,袁绍得“冀”望“幽”,接下来,袁绍要征服的目标是:幽州!

返回